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马的脚》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四年级#导语】爬山马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反面。形状是枝状六七根细丝,每根像蜗牛的触角。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原文

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马。我家也有爬山马,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上占了一大片地方。

爬山马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马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马,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马是有脚的。爬山马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马的脚。

爬山马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马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马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狗的爪子。

爬山马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马的一根茎。

知识点1

课文主题:

本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马的生长位置,爬山马的叶子,爬山马的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表达了作者对爬山马的喜爱之情。

课内问题: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观察得特别仔细?

◇第2自然段观察爬山马的叶子

刚长出来的叶子:颜色——嫩红一嫩绿

长大的叶子:颜色——绿得新鲜;

排列——叶尖一顺儿朝下,均匀

◇第3自然段观察爬山马的脚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

形状:枝状的六七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颜色:嫩红

◇第4自然段观察爬山马怎样爬

爬墙:“触”“变”“巴”“拉”“贴”

变化:“细丝、直的”——“小圆片、弯曲”

◇第5自然段总结爬山马的脚对墙的依赖关系

没触着墙:枯萎

触着墙:牢固

多音字:

鲜:xiān鲜花xiǎn鲜为人知

铺:pù床铺pū铺上

空:kòng空闲kōng空洞

曲:qū弯曲qǔ歌曲

生字组词:

马:老马猛马马牙马口马将爬山马

操:操劳操持操守操场重操旧业

占:占有占领占用攻占占优势

嫩:娇嫩柔嫩嫩芽嫩绿细皮嫩肉

顺:顺利顺风顺序顺心一帆风顺

均:平均均匀人均均衡势均力敌

叠:重叠叠加堆叠折叠重峦叠嶂

隙:间隙缝隙空隙嫌隙无隙可乘

茎:根茎茎部茎叶块茎枯茎朽骨

柄:叶柄把柄笑柄斧柄话柄

萎:枯萎萎谢衰萎萎缩萎靡不振

瞧:瞧见瞧病瞧不起

固:牢固坚固固体固然固执己见

反义词:

注意——忽略新鲜——陈腐

舒服——难受弯曲——笔直

仔细——马马牢固——松散

近义词:

舒服——舒适均匀——匀称

空隙——间隙拂过——掠过

好看——漂亮仔细——认真

痕迹——印迹逐渐——渐渐

相当——非常牢固——坚固

形近字:

操(操场)噪(噪音)

占(占领)站(站立)

舒(舒服)抒(抒发)

茎(根茎)经(经过)

萎(枯萎)委(委员)

瞧(瞧见)憔(憔悴)

词语解释:

均匀: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时间的间隔相等。

重叠:(相同的东西)一层层堆叠。

空隙:中间空着的不大的地方;尚未占用的不长的时间

拂过:文中指风轻轻吹过爬山马的叶子。

叶柄:叶的组成部分之一,连接叶片和茎,长条形。

痕迹:物体留下的印儿。

逐渐:渐渐。

相当:表示程度高。

牢固:结实;坚固。

知识点2

一、生字:均(jūn)匀(yún)茎(jīng)柄(bǐng)蛟(jiāo)

词语: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

多音字:空、重、铺

二、理清思路

1.爬山马的生长地方

2.叶子的特点

3.脚的特点:(1)脚的样子(2)脚是怎么爬的(3)脚和墙的关系

三、通过课文

1.通过课文我们体会到作者观察的方法是(细致、长期连续观察)。

2.爬山马的脚是这样爬的:触墙,细丝头上变圆片巴住墙,细丝由直变弯,把爬山马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爬山马的脚是几年级的课文

爬山马的脚是四年级的课文。

《爬山马的脚》是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作者是叶圣陶。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中国作家、教育家、出版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著有童话集《稻草人》,长篇小说《倪焕之》等。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通过连续仔细的观察,发现了爬山马怎样爬的秘密。文中不仅讲了爬山马“脚”的颜色和样子,以及怎样“爬”等知识,还向我们介绍了爬山马这种植物特有的生活习性。课文先讲爬山马长在什么地方,然后介绍爬山马叶子的特点,最后介绍爬山马脚的特点。

课文的重点是讲爬山马脚的特点。文中用三个自然段讲了三层意思:先讲爬山马脚的样子和颜色,再讲它怎样在墙上爬,最后讲它必须“触着墙”才能生存。读完这篇课文使我们也产生了探究的愿望,激起我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爬山马的习性

葡萄科落叶大藤本,有着分枝及卷须,且顶部有吸盘,基部呈心形,锯齿状。向四周围合状,浆果球形,黑色居多,长于短枝叶之间。多为小花,呈黄绿色。此藤耐旱,耐寒,极少缺水,环境适应能力极强。多生于湿润,阴暗的土壤中。炎夏6月为它的花期,果期在深秋季节。10月采种,用扦插压条及播种进行繁殖哦。

爬山马的脚课文分段怎么分

1、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周围有许多爬山马。

2、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介绍爬山马的叶子。

3、第三部分(第3~5自然段):爬山马是怎样一步一步往上爬的。《爬山马的脚》(ThefootoftheBostonivy)是中国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分别出现在冀教版、人教版和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以及沪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该课文的作者为叶圣陶。本篇课文主要介绍了爬山马是如何爬墙的这一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