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山兴中会章程》主要内容是什么

1、兴中会章程(一八九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2、中国积弱,非一日矣!上则因循苟且,粉饰虚张;下则蒙昧无知,鲜能远虑。近之辱国丧师,翦藩压境,堂堂华夏不齿于邻邦,文物冠裳被轻于异族。有志之士,能无抚膺!夫以四百兆苍生之众,数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乃以庸奴误国,涂〔荼〕毒苍生,一蹶不兴,如斯之极。方今强邻环列,马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用特 *** 众以兴中,协贤豪而共济,抒此时艰,奠我中夏。仰诸同志,盍自勉旃!谨订规条,胪列如下:

3、一、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盖我中华,受外国欺凌,已非一日。皆由内外隔绝,上下之情罔通,国体抑损而不知,子民受制而无告。苦厄日深,为害何极!兹特联络中外华人,创兴是会,以申民志而扶国宗。

4、二、凡入会之人,每名捐会底银五元。另有义捐以助经费,随人惟力是视,务宜踊跃赴义。

5、三、本会公举正副主席各一位,正副文案各一位,管库一位,值理八位,差委二位,以专司理会中事务。

6、四、每逢礼拜四晚,本会集议一次。正副主席必要一位赴会,方能开议。

7、五、凡会中所收会底各银,必要由管库存贮妥当,或贮银行以备有事调用。惟管库须有殷商二名担保,以昭郑重。

8、六、凡会中捐助各银,皆为帮助国家之用,在此不得动支,以省浮费。如或会中偶遇别事要用小费者,可由会友集议妥允,然后支给。

9、七、凡新入会者,须要会友一位引荐担保,方得准他入会。

10、八、凡会内所议各事,当照舍少从多之例而行,以昭公允。

11、九、凡以上所订规条,各友须要恪守。倘有善法,亦可随时当众议订加增,以臻完美。

中国 *** 成立背景,过程

19世纪后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先进代表孙中山于1894年11月24日[1]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揭开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序幕。1905年8月20日,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兴中会、华兴会和光复会在日本东京联合组成同盟会,同年11月,同盟会创办《民报》,孙中山在发刊词中第一次公开提出了三民主义的主张。1911年10月10日同盟会领导了武昌起义,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南京临时 *** 。不久,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妥协,政权落入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手中。从此同盟会逐步分化。1912年8月25日,同盟会与其他4个小党联合组成 *** ,旨在通过“议会道路”实现“革命理想”。1913年7月 *** 发动了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结果失败, *** 四分五裂。1914年7月,孙中山召集部分 *** 党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华革命党。1919年10月10日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 *** ,发布了《中国 *** 规约》,规定“以巩固共和,实行三民主义为宗旨”。1921年第二次护法战争失败, *** 严重受挫。1922年9月,在第三国际和中国 *** 的帮助下,孙中山开始改组 *** 。1924年1月20~30日,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国 ***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 ***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国国民 *** 程》和其他决议案,接受中国 *** 提出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主张,承认 *** 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 *** ,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经过改组的 *** ,从一个单纯的资产阶级政党,转变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统一战线组织,成为当时革命政权和革命战争的核心骨干力量。从此, *** 与 *** 密切合作,创办黄埔军校,建立革命军队。经过平定商团叛乱、两次东征,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建立了国民 *** 。

孙中山的主要观点《檀香山兴中会章程》第一二段主要观点

1、孙中山所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由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构成,简称“三民主义”。是中国 *** 信奉的基本纲领。三民主义的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它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遗产。

2、三民主义反映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社会基本矛盾,概括了客观历史进程提出的三大斗争任务。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这个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最早的组织的入会誓词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 *** ”。誓词同《兴中会章程》中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内容,成为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的简要表述。兴中会的纲领中第一次划时代地提出了民主共和国的要求。次年孙中山在广州起义流产而逃亡国外期间,认真研读了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实地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余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此三民主义之主张所由完成也”。通过后来的革命实践,三民主义得到丰富和发展。在同盟会的政纲中,三民主义被完整地表述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四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