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法国接壤的有那些国家?

与法国接壤的国家有意大利,西班牙,安道尔,比利时,卢森堡,德国,瑞土,摩纳哥,列支敦士登,等九个国家。法国位于西欧,首都巴黎,南临地中海,西靠大西洋,与英国之间有英吉利海峡相隔,与西班牙之间有比利牛斯山相隔。法国人民富裕,农业自给自足。

法国在陆上与哪两个强大国家接壤?

法国在陆上与德国、意大利两个强大国家接壤。

法国位于欧洲西部,本土呈六边形,三边临水。与比利时、卢森堡、德国、瑞士、意大利、摩纳哥、西班牙、安道尔接壤,西北隔英吉利海峡与英国相望。平原占总面积的2/3。主要山脉有阿尔卑斯山脉、比利牛斯山脉、汝拉山脉等。濒临四大海域:北海、英吉利海峡、大西洋和地中海。边境线总长度为5695公里,其中海岸线2700公里,陆地线2800公里,内河线195公里。西部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南部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中部和东部属***性气候。1月平均气温北部1℃-7℃,南部6℃-8℃;7月北部16℃-18℃,南部21℃-24℃。

《凡尔赛条约》,法国为何要用1月18日羞辱德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极大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彻底崩溃,民族国家纷纷***,影响着战后的国际秩序。但对战败的德国来说,此时就像“案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历时半年的巴黎和会,以协约国与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而宣告结束。从表面上看,法国成为了一战结束后的大赢家,不仅报了普法战争的仇,而且一举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但事实上,法国的安全形势比一战爆发前更加险恶。

《凡尔赛和约》,德国人对法国更加仇恨。

1918年,27个国家出席巴黎和会,商讨对一战战败国的处理,虽然对和会施加影响的有美、英、法、日、意五大国,但真正决定战后世界秩序的,只有美、英、法三国,其他的国家也只是听凭安排,并没有太多的发言权。

处置德国最严厉和坚决的,当属法国。自普法战争后一直生活在德国的阴影下,割地、赔款,被孤立了20年,受尽了屈辱;又付出了惨重代价赢得了战争,可谓是“新仇旧恨”。于是,法国不但极力主张对德国进行制裁,而且还要对其进行羞辱。

一是,肢解德国。不仅收回了阿尔萨斯和洛林,还将大片的领土割让给波兰,特别是“但泽走廊”,硬是将德国本土与东普鲁士隔开,极大伤害了德国人的感情。这也是二战爆发首先从波兰开始的原因,因为这里面有着极大的民族情绪在其中。

二是,巨额赔款。法国的主导思想就是通过巨额赔款,从经济上彻底削弱德国,赔偿总额高达1320亿金马克,相当于现在的13万亿人民币,按照当时的水平,德国需要“勒紧裤腰带”200年,才能还清。这分明就是“不让人活”的节奏。

更让德国接受不了的是,法国对德国人的羞辱。1月18日对德国人来说,是个非常值得纪念的日子,1701年的这一天普鲁士正式立国,48年后的这一天德意志帝国成立;而法国故意在这一天正式举行巴黎和会,无疑是对德国的刻意羞辱。

而且和会举行的地点选在凡尔赛宫的镜厅,正是威廉一世加冕称帝的地方。言外之意就是,法国就是要在德意志帝国诞生地对其进行审判,所谓的“生于不义,自当***于耻辱”。这让德国人对《和约》的愤恨,全部转嫁到法国人身上。

对其他国家的处置,加重了各国对法国的仇恨。

1919年,《凡尔赛和约》苛刻的条文,在德国引发了反对《合约》的狂潮,他们不仅要承受精神上屈辱,还要承担巨额赔款。每一个民众把自己的不幸,经济不景气,全部归咎于“可恶的法国人”,而将魏玛共和国看作是卖国贼和叛徒。

随着东欧各国纷纷***,奥匈帝国也随之崩溃,成为一个领土只有8.4万平方公里的奥地利。这些***起来的小国,看似是对德国势力的瓦解,但事实是,英、法两国必须对这些小国承担保护的义务和责任,反而加重了他们的负担。

不过,协约国并没有放过这些新兴的小国,也签订了一个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一样承担战争赔偿。匈牙利损失了70%的领土,保加利亚、土耳其也被割地、要求战争赔偿。这种仇恨,致使他们在二战中继续成为德国的“跟班”,或者保持中立。

而作为战胜国的意大利,也十分仇恨英、法等国,这是为什么?原来,意大利在一战中的表现实在是糟糕透顶,不仅不能支援,反而成为英、法、美军队的累赘。说就不好听的,如果没有盟友的救援,意大利早就不存在了。

如今,居然厚着脸皮要求分割匈牙利的土地,自然遭到英、法、美三国的拒绝。但意大利依然***缠烂打,一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样子,彻底激怒了美国总统威尔逊,指责意大利不要太过分,否则原先的许诺也不做数。

被羞辱的意大利总理等人愤然回国,并以退出和会相要挟。但其他各国根本就没有把他们当回事,继续召开会议。等了半个月,不见动静的意大利人急了,生怕错过机会,在没有被邀请的情况下,灰溜溜地自行回到巴黎,继续开会。

结果是,意大利所获最少,从此对英、法等国极为不满、怀恨在心,并成为二战中选择加入轴心国的主要原因。作为战后欧洲唯一的大国,法国不“善待”战败国,甚至是战胜国,让其在战后的与他国关系,非但没有改善,反而渐行渐远。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全史》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如果德国和美国接壤,二战时德国可不可以重创甚至打败美国?

答案是肯定的。

德国在二战中最为倚重的就是先进的战略思想和战术理念以及训练有素的军队,由于纳粹德国属于20世纪30年代才开始崛起的新兴帝国,在国家迅速强大以后,重新武装了军队,可是因为海军的建设周期太长,绝非一日之功,所以相比较德国海军而言,德国的空军和陆军建设成效显著,这不仅体现在德国的陆空军的武器装备上,更体现在德国使用陆空军的战术思想上,那就是闪击战。

二战的德国,四战之地,地利极差。

由于德国地处四战之地,先天性的东西南强敌环伺,两线作战甚至甚至三线作战,敌人太多,而且盟友特别是管用的盟友太少,在总体实力上德国占有明显劣势。可是德国的战术思想先进,他们在一战后就不断总结一战失败的原因,在摸索中创造了闪电战,那就是使用空军的速度优势迅速敌方的机场和通讯机构,将敌人战机击毁于地面,切断通讯,使用空降部队迅速攻占敌军关键部门切断敌人指挥系统,使用集群装甲部队,迅速突破敌人地面阵地的薄弱环节,迂回包抄,以点带面实现对敌人全面突破,这种先进的军事思想对世界影响深远,被二战的日本、战后的美国、苏联、甚至以色列运用发扬光大。

德国的装甲部队闪击战领***物古德里安

可以说一战之前,各国的战争还局限在排枪射击,一直中由于战事发展,开始堑壕战,双方开始无情的绞杀,这些战争经验教育出来各国军官,在面对德国的新式闪击战时,思维落后的太多,所以波兰被闪击,北欧被闪击,就连坐拥号称“欧洲第一陆军”,修建有坚固的马其诺防线的法国都在德国的闪击之下迅速亡国,当然先天海军力量不足的德国对于英国只能望洋兴叹。

可是亲眼目睹了这一切的苏联,可谓是处心积虑的防范德国,不仅自领土向西拓展数百公里构筑了东方战线,还在边境配置了数百万军队和成千上万的飞机坦克大炮,可是在苏德战争初期,在德国的闪击之下,苏军还是遭到了重创,如果不是1941年的冬天来的早了点,那么的苏德战争的结局可能会被改写。

二战初期,苏联领土向西扩张几百公里,加深战略纵深,苏德战争爆发后仍遭到巨大损失(注意绿色箭头的苏军进攻方向)

那么再看看美国的情况,美国成立后,除了1812年英美战争中,英国军队进入到了美国本土之外,从未在本土上遭遇到外国军队的入侵,这得益于美国先天地缘优势,东西临两大洋,南北无强国,再看看美国的二战参战情况,由于一战前后美国就成为世界最强大的工业国家,生产能力世界第一,而且在罗斯福新政后恢复迅速。1941年12月美国参战后在欧洲方面,依靠强大的美英海军,在大西洋上的绝对优势,美国开始源源不断的向同盟国输送各种战争物资,履行着二战盟国大奶牛智能。空军方面:美国在英国从容建立庞大的空军基地,从1942年开始正式和英国人一起对德国本土实施大规模的战略轰炸,陆军方面:1942年11月在北非登陆,开始与德意争夺北非,1943年7月开始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登陆攻击意大利本土,但是美军只是进攻到了意大利南部,德国仍然控制意大利北部,不过美国还是迫使意大利退出轴心国阵营,然后就是1944年对法国诺曼底的登陆,开辟西方战场。从这些事实可看出,美国与德国的战争方式截然不同,美国倚重的是几乎毫无战争威胁的本土的强大工业生产力支持,依靠强大的海军、空军占据的制海权、制空权下进行的一场绝对实力的战争,无论是在南线的北非、意大利和西线的诺曼底,美军都是从容不迫的条件下进行的,火力占据绝对优势,兵员占据绝对优势,装备占据优势,本土毫无威胁下的实力碾压,就好比一个拳王打击一个普通人,拳王是全面的实力碾压,而普通人只能靠智取,但是绝对实力下没有多少谋略可以的手的机会。

二战美国空军轰炸机编队,绝对是实力上的碾压

但是如果美国与德国接壤的话,那么没有美国的地缘优势没有了,一旦开战德国的闪击战则能够迅速攻击伤害到美国,那么美国的优势将会大大折扣,以美国人自由散漫的性格和对难以承受巨大伤亡的现实,在本土遭到类似苏联的损失后,极有可能投降的,因为据统计整个二战苏联的人口损失就到2000多万,这么大的损失,美国人绝对难以承受。

正是因为有这强大的海军、空军,占据着制海权和制空权,美国和英国能够将战火控制在本土之外,所谓“你打我打不着,我要打你,随便什么时候,看我的心情。”,在远程导弹武器没有成熟的二战时期,由于丧失制海权、制空权,德国只能选择在西线防守,“大西洋壁垒”虽然坚固,但一味的防守绝不可能获得战争的胜利,这也就是为什么要建立强大的海军,因为只有海军强大了才能御敌于国门之外。

强大的二战美国海军,单单航母就有120余艘,还不包括送给英国的38艘航母,其他舰只更不必说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拍砖评论,欢迎关注豆包!

二战前,英法为何将捷克的苏台德送给德国?

说这个话题,我们不妨先看下地图:不难看出,捷克版图纯粹是包裹在德国腹地的一块疆域。而苏台德则是捷克西北靠近德国的边境地区。这里聚居的人,大多是以德语作为文化语言。苏台德则是这里的一座有名山脉名称。

一战前,苏台德隶属奥匈帝国,凭着德国与奥匈帝国的特殊关系,德国政府从未提出过领土诉求。但是,一战德国和奥匈帝国战败,苏台德被战胜国分给了捷克斯洛伐克。这样一来,苏台德的312万德裔人,沦为捷克三等公民,肯定不乐意。德国则更加憋气。

一战后,德国在希特勒带领下,工业、军事发展顺速,财富累积,国力强盛。为报一战失败之耻,扩张野心日益膨胀。希特勒认为:拥有大部分德裔人口的苏台德,必须回归德国!德国的强大,让捷克感受巨大威胁。它放宽了对德裔人口的歧视政策,千般安抚,害怕德裔***。然而,在苏台德地区的德裔人口,饱受捷克的限制,歧视,早就存有离捷而去德国的心愿。当时,在苏台德地区有一个德裔组织,就谋求在捷克高度自治。这个组织在德国唆使下,加速了德裔的纳粹化。如此一来,苏台德地区的德裔与捷克的裂痕就已成无法弥合的局势。此后,二战悄然拉开序幕,德国不费吹灰之力顺速占领奥地利。德国下个目标瞄准了苏台德!捷克慌了,它的友邦英,法两国也是坐卧难安。英国首相张伯伦是出名的妥协派,他提出让捷克和德国谈判桌上解决问题。张伯伦去德国三次,与希特勒谈条件。但希特勒依仗军力强大,语气逼人:可以不用兵,不动武,但苏台德必须回归德国!

英国不想与德国开战,对德国的要求予以满足。但是,捷克不同意了,立场强硬:要打就打,谁怕谁?但是张伯伦顾及了英国利益,根本没照顾捷克的感受。

1938年9月29日,在德国慕尼黑召开了由4个国家首脑出席的关于苏台德问题的会议。这4个国家是: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捷克也去了慕尼黑,但是很可怜,没有资格参加会议,只能乖乖的待在会议室外等候结果。

结果出来了,英、法“同意”捷克将苏台德割让给德国。捷克此时尝尽沦为大国刀俎的痛苦。德国如愿以偿,苏台德的德裔人们当然是笑颜欢迎德军的到来。他们毕竟是同一语系,同一种族。

英、法两国与德、意达成私下交易,将捷克领土苏台德拱手割让给德国,本意是想免于战争。但事与愿违。一昧的妥协退让,只能让独裁野心家希特勒更加利欲熏心,桀骜不驯。此后,德国先后攻战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波兰,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比利时,法国,南斯拉夫,苏联,英国(空战)。英、法两国的软弱,放松了对德国野心的警惕,致使二战战火漫延,这是历史的血的教训!

各位看客,如果对此文有何异见,欢迎评论斧正。若能关注,不胜感激!!!

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或采编自互联网公开内容,仅供网友交流旅游相关攻略等信息。若因此导致您的权利被侵害,或有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删帖处理,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注意:酒店景区门票的优惠价格与免票政策仅供参考,具体请咨询景区酒店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