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鲁士一统德国后有哪些改革?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欧洲出了个德意志帝国,它的军队,工业与科技在全世界都是一流的强悍,它曾经两次发动世界大战,给欧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然而就是这个德国,曾经是欧洲历史上四分五裂的国家,几百年来征战不断。为什么这么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在1871年统一后,能在短短几十年间一跃而起,迅速超越英法等老牌帝国而成为一个新兴的军事、工业与科技强国呢?除了它有一个高明的领航员卑斯麦,以及早己奠定了发展基础的普鲁士王国外,德意志的迅速崛起还与以下几项改革有关:

一、***与君主制并存,通过帝国议会迅速整合各方力量,达到政治上的统一

帝国成立之初,设立了帝国议会和联邦参议院,共同行使颁布法律的职权,帝国议会并拥有财政预算的共同决定权。

不过帝国总理并不对帝国议会负责。这样就确保了皇帝对政府的有效控制。

1871年时帝国议会设有382位议员,议员通过公开的直接普选产生,从1874年开始议会增至397位议员。议员作为整个帝国人民的代表并不服从某一特定团体的特殊指示,并享有豁免权。选举开始是每三年举行一次,1888年后每五年一次。帝国议会每年由德皇召集。联邦参议院只有在得到德皇同意的情况下才能解散议会。

通过帝国议会及普选制,德国将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各方政治力量吸收到议会中来。这也使19世纪后半期,在德国的社会斗争通常表现为议会斗争。70年代的民族主义斗争和80年代德国工人阶级的斗争,都是通过议会斗争来体现出来。即使1914年德国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也是举国支持,议会发挥了很大的社会整合作用。

二、颁布经济法案,积极支持民族工业迅速发展,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积极支持民族工商业发展,曾经是普鲁士王国一贯的国策,它促使了国家的迅猛发展,实力增强。

德意志帝国建立后,政府加大了对工商业的支持力度。

19世纪70年代,帝国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法案,如***法、统一货币法、专利权法、统一关税法、统一度量衡法等。这和当时秦国统一中国时秦始皇颁布的那些法令有异曲同工之妙。

通过普法战争,德国从法国掠得50亿金法郎的战争赔款、阿尔萨斯以及洛林的铁矿和钾矿,以及接受和应用其他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经验,使帝国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帝国建立不久,即遇上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爆发。政府果断地抓住了机会,大量采用新技术装备生产力,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兴起了一场以电机、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核心的新工业革命,出现了一系列的重大发明:

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了发电机;到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

电器开始用于代替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新能源。随后,电灯、电车、电影放映机相继问世,使得德国迅速进入了“电气时代”。

80年代德国人卡尔?弗里特立奇?本茨等人成功地制造出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内燃汽车、远洋轮船、飞机等新发明,新产品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生产。

1900年时的德国,人均工业化水平,能源消耗,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的份额均排名世界第三,钢铁产量更是仅次于美国排名第二。到1914年时,德国经济实力已超过英国而居世界第二位。

这是德国敢于挑战英国霸权的经济实力基础!

三、大力推进铁路建设,夯实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并巩固了德意志民族的融合与团结

铁路与关税曾经是德意志民族统一的两条绶带,曾经被普鲁士王国加以很好的利用。

在普鲁士带动下德国全境竟相修筑铁路,到1870年全德半成的铁路收归国有,私营铁路也受各邦国政府控制。德国统一后再次出现兴建铁路高潮,开始进入第二个铁路时代。1870年,铁路长达18667千米,到1910年达59030千米,1914年增至61749千米。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密布的铁路网已经形成,长度超过中西欧等国,密度超过欧洲所有国家。

铁路网的形成,把德国的沿海与内陆、原料产地与工业中心、城市与乡村都连接起来,一个巨大的国内统一市场初见形成,猛烈促进了煤炭、钢铁、机械制造、冶炼等新兴工业及重化工业的发展,并刺激了德国新生产技术的采用与工业化的深入。

四、巧用“文化斗争",加快民族融合,形成社会发展合力

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实行联邦制,境内有22个邦国、4个自由市、1个帝国直辖区。这些帝国成员政体不一,不仅具有较充分的自主组织权,而且具有相当大的***性。

帝国在其领航员卑斯麦的运作下,采取各种措施,加快民族融合,整合内部力量。

首先,通过设立帝国参议会,使各个邦国均可指派代表参加,授予其发言权与表决权,引导其参政议政,通过***的方法,将各邦的注意力集中到帝国参政议政上来,有效减少了分离的倾向。

借力使力,巧妙地运用文化斗争的方式,促进了民族融合。

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后,德国天主教会和南部、西南部小邦仍存在着反普鲁士势力,不满信奉新教的普鲁士在德意志帝国中的统治地位,他们要求享有更多权利。他们在议会中的政治代表中央党在首次帝国国会上公开主张各邦自主和自决,要求教会有“***处理和管辖”自己财产和事务的权利,教皇庇护九世也以维护“***”的姿态出面攻击新教、自由主义和世俗主义。

俾斯麦为巩固自己的权力,在普鲁士资产阶级-容克的支持下,决定将天主教会置于国家管理之下。颁布了一系列反教权主义的法律,其中:1871年的《布道规章》禁止教士利用讲坛发表政治观点;1872年的《学校监督法》和《耶稣会士法》使全部教会学校接受国家监督,并将耶稣会士赶出德国;1874年的《平民结婚法》规定全国一律采用世俗结婚仪式;1875年又宣布解散所有教团。1873年普鲁士邦公布的《五月法律》规定,只有本邦的、经过德国大学学习并通过考试的人才有资格取得教职;所有教会教育机构处于国家监督之下;教会权力受王家法院的监督。

俾斯麦的措施被渲染为所谓文化斗争,但这些法律并没有摧毁天主教会和中央党的力量,也没有能够使天主教会服从政府、帝国政权。因害怕同天主教会完全决裂,在整个文化斗争期间,甚至没有提出教会同国家分离、学校同教会分离的问题。卑斯麦通过斗争与妥协,得到了天主教会的谅解,促进了文化融合。

当铁路建设的推进,国内贸易的兴起,经济实力增强,各邦均从经济发展中享受到实际利益后,他们不再持分离主义路线,转而支持民族融合了。

五、制定社会保障法案,拉拢工人阶级,使德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劳工立法的国家

随着德国国家统一,十九世纪后半期,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转向德国。为了维护德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在卑斯麦的操纵下,德国政府一方面通过《反社会主义非常法》打压工人运动,另一方面又采取措施,出台社会保障政策,在全国范围内为劳工建立社会保险。

从19世纪80年代起,先后通过《疾病保险法》《工伤事故保险法》《残疾与老年保险法》,确立了针对雇佣劳动者的社会保险制度,从而使德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实行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

这项立法意义深远。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希特勒就是通过加大社会保障力度,获得大部分德国人支持,进而推动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二十世纪后期,重建后的德国,仍然是欧洲福利国家的样板,在欧盟建设中发挥了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六、大力普及教育,支持科学研究,使德国长时间成为欧洲科研中心

德国在完成统一大业后,整个国家非常重视教育。一位普鲁士将军打败法国皇帝后说:“今天的胜利在小学教师的课堂里就注定了”!

大力普及义务教育一直是德国坚持不懈的目标

原来德国一千年分裂成14个国家。1806年被拿破仑征服后,普鲁士为什么没有被拿破仑彻底打败?因为割地、赔款都行,但是他们没有穷了教育。普鲁士人坚信“从来没有听说办教育会把一个国家办穷、办亡国的”。

就这样普鲁士实行免费教育,大力普及义务教育。他们的教育法规规定,孩子不上学、逃课是要罚款的。

多年来,德国的义务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德国的文盲率1841年是9.3%,1865年是5.52%,1881年为2.38%,1895年降至0.33%,学龄前儿童的入学率在20世纪60年代已达到百分百。

创办洪堡大学,开启科学研究与学校教学相融合的新模式

洪堡大学是德国教育改革的典型代表,创办于1810年。是蜚声中外的世界顶尖学府,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世界学术中心。洪堡大学是世界上第一所将科学研究和教学相融合的新式大学,奉行“教研合一”、“学术自由、教学自由、学习自由”的洪堡精神,被誉为“现代大学之母”。爱因斯坦、黑格尔、马克思等都曾在此任教或学习。洪堡大学的教学模式影响到几乎所有的欧洲现代大学。享有“没有洪堡大学就没有光辉灿烂的德意志文明”的美誉。

德意志的教育改革取得了***。不仅为德国培养了大批引领世界潮流的科学家,产生了一大批科研成果与技术发明,有力地支持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而且还训练了大批的精益求精的技术工匠,使德国制造成为享誉全球的高端工业品,增强了德国工业的核心竞争力。共同推动德国经济高速发展,迈向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

不过,1871-1914年德国复兴是福也是祸。等德国工业发达起来,经济实力增强起来后,他的野心也急剧地膨胀起来。这时,德国己不满足做一个欧洲强国,它要向当时的世界霸主英国要地盘,要生存空间,于是在1914年,它就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并给欧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当然是后话!

一战二战的历史中,德国两次攻打法国,为什么一败一成?

第一次世界大战法国进行了数十年的军事竞赛,早已有准备,而且士气高涨,又有盟友的倾力帮助,所以最后赢了德国。

普法战争埋下的仇恨种子,法国民族内心对一雪前耻的渴望,决定了法国必须要在下一次战争中打赢德国。1871年,趾高气扬的德皇威廉一世,在法国的凡尔赛宫宣布德意志帝国成立。这是对法国非常非常大的侮辱。这侮辱有多大,可以假想一下,日本假如在紫禁城宣布日本帝国成立,我们会怎么么想,法国当时承受的侮辱大概就是这么大。

面对如此打的深仇大恨,法国整个民族心中的整个民族主义情绪几乎是瞬间被点燃。这仇恨就像被法国憋了快五十年,终于在一战中全部的倾泻回德国人身上去了。当然光有仇恨,法国还不足以打败德国,但是这仇恨很快就变成了法国民族复仇的力量,直发泄到了法国的兵工厂上。

法国有准备的预谋,与德国的军备竞赛。法国在虽然在普法战争中失败了。但是却加足马力,赶上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一度还成为了世界科技中心。工业力量的增长,法国的军事家底更加的深厚。同时在绿水学派的影响下,法国没有主动的去大造海上力量,而是着重的发展陆军。意图非常的明显,法国准备和德军在陆上重新决战,报仇雪恨。挽回欧洲第一陆军的称号。法国陆军从1880年的543000人,到战前1914年的910000人,短短的三十四年时间,法国陆军的人数增长四十多万人。

这一人数超过了德军在1914年891000的陆***数(德军在两面受敌的情况下,这些兵力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当一战爆发时,德军按照施里芬计划一路推进,想用速战速结的办法解决法军,没想到德军强大的机动力,却遭到了数以万计的法军集团军的阻挡,法军就像一个深深的泥潭,把德军******的拖住了。而法军又是在本土作战,各方面的补给远远比德军容易。德军在无数次沟壕战阵地战之后,人海冲锋基本上把德军的战斗力消耗完了。

协约国的建立,快速反应的盟友,为法国提供了大量的援助。萨拉热窝事件中之后,英法两国就快速的向德国宣战。同时英国成立战时内阁,并迅速的做出向法国派遣远征军的决定。(相比二战的“静作战”英国在一战对盟友的反应可以说是非常好的。)在同年九月份进行的马恩河会战中,英国已经和法国组成联军在巴黎到边境一带阻击德军了在西线,俄国也派出了多个集团军进攻奥匈帝国和德国的边境,导致德国不得不调集大量的军队前往西线。

而在海上,德海军一直被英国海军压制,特别是日德兰海战之后,的德国的公海舰队一直躲在波罗的海的军港上不敢出击。在大西洋上英国的军队和物质源源不断地通过英吉利海峡向法国开来。这些都保证法国在战争初期可以抵挡住德国强大的攻势,最后在慢慢的消耗中战胜德国。

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法国对战争的狂热。一战时帝国主义与帝国主义的战争,当时的几乎整个欧洲都处在一个对战争的狂热状态中。法国人更是如此。一种民族主义的复仇情绪和帝国主义急于扩张的双重心理,表示在了法国人的身上。战争刚刚爆发,第二共产国际就解散了,法国的***人社会党人,纷纷回到法国,声称要为国而战。全部法国国民几乎都想要战争,这和二战期间法国人的最初表现是不同的。

一战前的法国人很像二战前的德国人,全国都在叫嚣战争。整个法国民族都在渴望战争,法国瞬间变成了一个尚武的民族。这种战争情绪对法国打败德国会重要。法国甚至已经在巴黎做好了防御,准备保卫巴黎。而在二战的时候,法国在德军还没有到达巴黎的时候,就宣布巴黎称为不设防城市,放弃了巴黎,逃到了法国南部的建立维希政府。

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深受一战后遗症和经济危机的影响,上至政府,下到国民,普遍害怕战争。

经济大危机的重创,使得法国人颓废不振。1929年开始的经济大危机,席卷全球。由于法国没有广阔的殖民地用来转嫁危机,和消化生产出来的过剩产能。法国在经济大危机中的损失,远远高过邻居英国。大危机之后的法国,经济下滑,全国有几百万的失业人群。而此时的政府却并没有拿出强有力的解决办法,在1933年,大危机结束的时候,法国的经济状况依然不容乐观。这就直接造成了法国的战争准备不住。

在1935年希特勒进军莱茵的时候,法国军队无动于衷,因为他们已经没有多余的经费去解决与希特勒的争端。在德国撕毁《凡尔赛条约》大肆扩充军队的时候,法军却在裁员。法国在二战前。德国进攻波兰后,法国进行战争动员,连农民家里的马都要征为军用,而此时的德军多个装甲集团军,基本上完成了机械化。经济的下滑,还极大的打击了法国国内的士气,没有人再叫嚣战争,全部人都忙着为生存找一条活路。当时的德国,却在希特勒的军事扩张中获得了极高的经济增长。经济大危机对法国带来了非常大的伤害,摧毁了法国人再思想上对战争的准备。

一战的后遗症,法国不想再次把血流尽。一战的东线战争几乎都是再法国境内打的。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等等多场大战,都对法国本土的基础设施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一战的战争大多都是阵地战,开战前双方都要向对方的阵地上发射几十万的炮弹,然后再组织大规模的冲锋。往往一个炮弹落到阵地上,阵地就会被炸出一米多的大坑,被炸起的尘土几乎可以把人埋掉。同时因为是阵地战,双方往往会进行几个月的对峙,在这个时候,士兵们只能待在狭窄的坑道中,遇到大雨的时候,阵地上还会积满及腰的水。

不仅生存艰苦,双方冲锋时也非常的残酷。当时冲锋,双方士兵就会陷入人海的混战中,敌我胶着,双方就会拼刺刀。刚刚受完炮弹的洗礼,就要从泥潭从爬出来,去迎接冷兵器的搏杀。残酷的一战,给法国士兵留下了残酷的生理和心理的创伤。退役后这些战争创伤也随之被带回了法国国内。所以面对德国的不断挑衅,法国选择了绥靖政策。这种一味退让的情绪蔓延再整个法国,所以战争来临的时候,法国也丧失了顽强抵抗的勇气。

德国和法国相比,哪个国家地理位置更优越?

我这里主要是从军事角度来说明,当然是法国,比德国地理位置更优越了。

法国是个“六角形”国家,地处欧洲西部,三面靠海,很不容易被海上封锁。法国西面是大西洋,西北面是英吉利海峡同英国隔海相望。北面是比利时、卢森堡,西面是阿尔卑斯山脉有德国、瑞士、意大利。南面隔着比利牛斯山脉与西班牙相邻,东南面是地中海。

法国和德国

法国勃朗峰

反观德国,属于中欧国家,地处欧洲中心,东西两边都是强国,西面是法国,隔海是英国,东面隔着波兰就是俄罗斯,一旦有战事,就面临两线作战的窘境。德国也临海,西北面是北海,东北面是波罗的海。很可惜,这些海,可以很容易地被英国封锁。一战日德兰海战就是在北海中爆发,最后英国取得胜利,德国惨败。根据这样的地理情况,二战中德国重点发展潜艇袭击英国舰船,并且德国闪击了法国,迅速抢占法国大西洋港口,从而封锁英国,沉重打击了英国,要不是有美国帮忙,英国早就被拿下了。

日德兰海战

二战德军潜艇击中英国货船

二战德国潜艇驻法国大西洋基地

英国与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的关系紧密吗?为什么?

英国与德国、法国的关系并不密切。

历史上,英国外交上一直奉行“光荣孤立”和“***均势”政策。所谓的“光荣孤立”,就是尽量不与其他国家结盟,保持自身的行动自由,方便协调欧洲各国事物,以求最大化的谋求自身利益。

“***均势”也很好理解,英国位于大不列颠岛,有英吉利海峡做天然屏障。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这个国家没有其他欧洲国家有的边界安全问题。因此,对英国而言,最理想的状态

就是欧洲***国家保持一种均势,没有哪个国家特别强,这有利于英国保持相对优势。

理解了这两种政策,就知道英国和法国,德国的关系不可能有多密切或者亲密。在法国是欧洲内陆霸主的时候,英国会打压法国,不惜进行百年战争。当德国强大后,英国又结盟法国,联合对抗德国。

一直觉得,英国的脱欧,背后就有这种思想在作祟,孤立政策不仅存在于上层精英们,已经深入到老百姓的心中,成为一种信念了。

话说回来,丘吉尔有句名言,适用于任何国家。对国家而言,“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英法德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

英法德三个欧洲国家,近几百年搅得世界动荡不堪,他们有时俩俩联盟,有时又突然对立,这三个国家究竟有怎么样的历史渊源,让我们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一下。

从人种来看:人被划分为四大人种,而这三个国家都是属于***人(白人,欧罗巴人)没有任何问题,再细分的话这三个国家都可以划分到***人——波罗的海类型;从血统和种族上看:我们都知道欧洲文明起源地中海,所以最早认为正统文化是南欧希腊人,罗马人或者拉丁人建立起来的政权,其余种族像日耳曼人,凯尔特人和斯拉夫人相当于中国华夏文化四周的戎夷蛮狄。现今英国的英格兰是纯粹的日耳曼人后裔,其余三个地区都是凯尔特人;法国简直是一个大杂烩,这片土地换过太多人当主人了,总体来说法国南部以拉丁血统为主,而北部属于拉丁和日耳曼的混合人种;德国的主体为日耳曼人不用多说;从语言文字上来看:整个欧洲都是属于印欧语系,这个语系又分为八大语族,其中法语属于罗曼语族(或称拉丁语族),而德语和英语都是日耳曼语族;整个欧洲的字母体系文字都是源自于腓尼基人的音标文字,经过不断发展衍变才有了欧洲诸国现在的文字,所以当你会一种欧洲语言时候,你学习欧洲其它国家的语言就会很轻松的原因。有了上述铺垫,再来分析英法德三个国家之间的历史渊源。

三个国家之间以往细碎的历史就不多做赘述。我们从矮子丕平说起,他取代了原本的墨洛温家族成为了法兰克王国实际掌权人,建立了加洛林王朝;之后他的儿子查理曼大帝开疆拓土,建立查理曼帝国(800年),将西欧大部分土地划入自己的辖区。可是因为内部宗教和语言的矛盾,查理曼大帝***后(814年),查理曼的三个儿子将帝国分成三块,分别为东、中、西法兰西王国。而这三个国家就是现在德国、意大利和法国的雏形。

公元962年德意志(前身是东法兰克王国)国王奥托一世加冕为罗马皇帝,腓特烈一世改国名为神圣罗马帝国(即德意志第一帝国),这与之后成立的德意志第二帝国(1871年成立)、德意志第三帝国(1933年成立的纳粹德国)加以连论,二战结束后分为东德和西德,直到1989年柏林墙倒塌,德国终于统一。到了公元987年,西法兰克王国国王绝嗣,雨果·卡佩建立起卡佩王朝,法兰西王国所取代了西法兰克王国。其中卡佩王朝的三个支系分别在这片土地建立了瓦卢瓦王朝(1293年~1589年)、波旁王朝(1589年~1830年)奥尔良王朝(1830年-1848年),当然这中间还经历了法兰西共和国和法兰西第一帝国(1792年~1815年)。之后法国政权更迭不断,复辟和推翻一直从来没有停止过,加上中间穿插的法兰西第二帝国,现如今的法国推算的话已经是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了!英国历史较为简单,1536年,英格兰吞并威尔士,1707年苏格兰也并入英格兰,1801年英格兰又与爱尔兰合并,而大部分的爱尔兰地区又在1949年建国,剩余的土地就是现在英国的版图了。因为英国至今都保留君主,所以整个英国历史都可以用某某王朝来划分。

这三个国家之间的战争一直就没有停止过,除了两次世界大战,英法一起打德国;英法之间曾经爆发过英法百年战争(1337年~1453年),拿破仑七次对抗的反法同盟多次都是由英国牵头,英国和法国大小战争不少于十次;法国和德国接壤,自从查理曼***后,两个国家因为利益就是一直***磕,比较大一点的战争有1618年爆发的宗教战争,主要参战国就有法国和德国,1870年又爆发了普法战争,所以法德之间,英法之间都是世仇。整个欧洲历史就是这三个国家的战争史一点都不为过。(欢迎补充英法德三国之间的战争)

到了二战以后,成为废墟的英法德终于意识到战争解决不了问题,不能再内耗下去,联合才能打造一个强大的欧洲,至此这么多年过去这三个国家终于没有打仗了,估计这也是历史上最长时间三国之间没有爆发战争了!

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或采编自互联网公开内容,仅供网友交流旅游相关攻略等信息。若因此导致您的权利被侵害,或有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删帖处理,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注意:酒店景区门票的优惠价格与免票政策仅供参考,具体请咨询景区酒店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