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而言,欧洲排名前五的国家是哪几个?

以综合实力而言,欧洲国家前五名应该是俄罗斯、德国、法国、英、意大利。

先看一下俄罗斯。这个国家是超级帝国苏联的最主要继承者,目前仍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并且军事实力超强,在世界上也仅次于美国,可以辗压整个欧洲。说俄罗斯的综合实力最强,主要指的是军事实力。当然,由于俄罗斯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有较强的科技实力,发展潜力巨大,仍然有可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

俄罗斯的不足之处,一是人口数量不足,甚至是负增长;俄罗斯的经济严重依赖资源的开发和出口;俄罗斯处于高纬度,一年之中严寒天气天数太多等,都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俄罗斯的经济总量2018年仅为一万五千多亿美元,低于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仅列欧洲第五位,世界第十二位,和其大国地位很不相称。加上美国持续不断的经济制裁,在可预见的未来,俄罗斯经济难有大的起色。

德国能排在欧洲综合实力的第二位,主要是依靠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德国人口仅八千万左右,经济总量却超过四万亿美元,是俄罗斯的2.5倍还多,在欧洲名列前茅,在世界上也仅次于美、中、日,高居世界第四位。而且,德国的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在很多方面都领先世界水平,在所有欧洲国家中,发展前景是最被看好的。不过,由于历史原因,德国的军事发展受到严格限制,在这方面,实力和法、英两国有了不小的差距,更远逊于俄罗斯。(德国城市夜景)

法国的经济总量虽不及英国,但各方面发展比较均衡,尤其是军事上,拥有先进的幻影战斗机和大型军用舰船。综合比下来,法英两国的综合实力应在伯仲之间,差距不大,排名第三第四应该没有什么争议。不过,两个国家都同时面临很多问题,比如法国人比较闲散懒惰,不愿工作;英国闹着脱欧等,都可能对今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至于意大利,也是一个老牌的欧洲强国。2018年,其国内生产总值也超过2万亿美元。并且,意大利在文化艺术、古典建筑、风景名胜等方面在世界都闻名遐迩。意大利工业也相当发达,G7成员的名号也绝不是随便就能拥有的。(水上威尼斯)

综上,欧洲前五强各有优势特长,也都有缺点和短板。除俄罗斯以外,欧洲国家试图通过欧盟团结在一起,经济上制衡美国,政治上拥有更大的发言权。现在,法德两国又筹划建立欧洲军,在防务上想逐步摆脱美国的束缚,增强自主性。不过,欧洲国家的这些努力让美国很不高兴,采取了对应的措施加以阻止和破坏。看来,欧洲人要建立一个强大的欧洲的梦想,在内外因素的制约下,实现起来并不容易!

二战时期德国军队的伙食怎么样?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首先,在二战之前,德国人的生活水平就比较高。

美军士兵回忆,他们从诺曼底登陆前后,去过了北非、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国家。其中,他们认为和美国最为接近,也最文明富裕的,竟然就是德国。

其次,二战期间,希特勒非常重视***的生活。

在希特勒看来,德意志民族的精英,全部都在军队。

因此,***应该享受超过德国普通平民,大体相当于中产阶级的各种待遇。

反应在伙食上,德军伙食标准非常高,让苏军之流瞠目结舌。

1939年开始,德国吸收一战经验,实行配给制。

普通德国平民的配给如下:

1939年底平民每天的食品配给:

340克面包(普通平民)或685克面包(重体力劳动者)。

70克肉类(普通平民)或170克肉类(重体力劳动者)。

50克脂肪(普通平民)或110克脂肪(重体力劳动者)。

每日所需热量折算:普通平民:2570大卡重体力劳动者(如建筑工人):4652大卡

德国人的饮食本来像其他欧洲人一样以肉类为主,每周只配给七八百克的话,做熟之后只有薄薄三四片而已,新鲜蔬菜和鱼也很难看到。

在肉铺和地货铺的门前,常常可以看到排着长队、手持菜篮的主妇。如果看见妇女带了孩子在某家店前等候,这家店一定是有糖果出售;烟纸店前则是衣冠楚楚的男士们,他们排上一两个钟头的长队,只是为了买几支雪茄或者一听香烟。要是这些瘾君子们运气好,买到了想要的商品,想进酒馆喝杯啤酒透透气,那么他们除了酒钱外还要再加一种“战时附加税”。

而德军士兵怎么样呢?

同样是1939年。

每日定量,国防军的野战伙食定量标准:

冷餐(前线没有能力生火做饭情况下):

750克面包。

150克脂肪(以黄油,炼乳,60-80克人造奶油,70-90克凝块动物或植物油〉。

120克香肠(新鲜的或罐装的)或者鱼罐头或者奶酪。

7根香烟或者2跟雪茄。

热餐

1000克土豆

250克新鲜蔬菜或150克罐头蔬菜

125克面食,或者部分以米饭,黑麦、西米或大麦替代。

至多250克新鲜肉类(烹调用油从士兵冷餐用油中扣除)。

15克调料(盐、香料)。

8克咖啡或10克人造咖啡(有可能的话以茶叶替代)。

如条件许可可配给鸡蛋、水果和巧克力。

总热量:4500大卡(德国联邦国防军野战食品迄今仍沿用这个热量配给标准)。

可见,德军士兵的伙食远远高于德国平民,尤其是肉、奶供应充足。

战时只要补给线不被切断,德军伙食供应严格控制在24小时内。也就是,食物最多延迟24小时,一定会送到阵地,哪怕四面都是苏军火力炮火封锁。

为此,德军***伤无数炊事兵。

供在一线作战的士兵食用的食品应在24小时内借助夜色的掩护送达前线:“夜色降临之后,运输兵的到来打破了战斗间歇的沉寂,他们送来了食物,并取走士兵们写好的家信,已经有两周没人来收取这些家信了。送上来的食物是冷咖啡,以及大锅煮出来的杂烩浓汤,我们每个人还得到了半块大面包、一勺人造奶油和人造蜂蜜以及150克肉食或者奶酪。饥饿的我们不能一下把这些东西都吃光,因为下一次食物供给可能在24小时之后才能送到。”

(Velten.Wilhelm.:VomKugelbaumzurHandgranate.DerWegder65.I.D(从火网到***,第65步兵师战史)Neckargemuend1974,第125页)

直到1944年,德国国内因为轰炸和战败,平民物资供应已经非常困难。

但德军的伙食标准,只是略有降低,食物总量并没有减少,但其中肉类和脂肪的比重降低了,取而代之的是土豆和蔬菜。

有意思的是,德军中有一只著名的青年部队,“希特勒青年团“武装党卫军第12装甲师,别名为“婴儿师”。

这支部队编组时,多是17岁的少年,还没有到18岁的兵役年龄。

给他们的补给很高,但将成年士兵享受的香烟和酒,换成了糖果和巧克力。

希特勒还特别下令,给这些还在发育的少年“每人每周要保证能喝到3.5公升的鲜牛奶”。

二战时期,德国的军事费用,从何处来呢?

其实,在二战开打的头几年,1939-1942年这段时间,德国都没有进行全面战争动员。期间,德国国内的民用经济一切照旧,甚至还出现过多次超越了战前产量的“小高峰”。

德国最终转入战时经济的时间更是比苏联、美国都要晚的多。甚至,在走向没落的那两年,还动用了50000名德国现役***和180000名“群演”,下血本儿,拍摄了大型史诗电影《科尔贝格》。

1945年初,这部劳民伤财的大制作在东西两线的轰炸中,正式隆重上映,旨在激励德意志民族的“斗争和士气”。

(《科尔贝格》以纳粹的反动视角,重新演绎了发生于19世纪初,第四次反法同盟战争中的经典围城之战)

很显然,纳粹高层们,还是很善于总结的,充分吸取了一战德国战败教——民生问题导致骚乱,引发国内起义,德皇退位,在正面战场并非全面败退的情形下,新政府主动向协约国投降。

因此,纳粹从上台执政开始,就在拼命的拉拢讨好民众,同时还特别注重“洗脑”般的宣传和舆论造势。二战打响后,也一直尽量规避把明显的把战争负担转嫁给国内人民,在1943年秋之前,没有直接的加征过“战争税”。

毕竟,纳粹党能迅速壮大,靠的多是来自于工人、小市民、失业者、农民与中产人士的“铁粉”。所以,他们的利益,不到紧要关头,绝不能随意触碰,否则就动了自己的统治根基。

客观看,在1943年秋(库尔斯克战役最终失败)德国东线战场开始“专攻为守”前,军费方面,民众和国内的普通税收,并不属于其主要来源。

那么,东西两线作战的压力,从挪威到北非,广大的东欧、苏联占领地;从地中海到波罗的海,到处都需要钱和物资,如此沉重的财政负担,还不能伤到自己人,应该如何是好呢?显然,除了战前的“囤积”,纳粹更把魔抓伸向了占领区人民和犹太人。

早在战前,纳粹通过打击、迫害犹太人,短期集聚了大量财富。甚至,在宣传术的”洗脑下“,迫害犹太有产者的行为一度成了德国各界人士广泛参与的“国民运动”。充分利用了普通德国人“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心里,还被大都数人看成了杀富济贫行为,特别受中下层民众的拥护。

加之,自魏玛时代起,与中国和苏联的长期贸易往来,也帮助德国提前储存了大量工业原料和战争资源。

尤其跟苏联的“互通有无”活动,在二战爆发早期,苏德东西瓜分波兰后,不用再“绕远”,路线更加便利、顺畅,甚至还形成了一段贸易合作“高峰”。比如,最为大家津津乐道的,1941年6月21日深夜,苏联运送物资的火车空车皮刚返回没两小时(苏德贸易中,德国传授技术,苏联主要卖资源,还包邮),巴巴罗萨计划就开始时了。苏联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典型的被卖了后还帮人数钱的角色。

(苏德在瓜分波兰后,双方军官友好的坐车准备出席联合阅兵式,周围还簇拥着笑逐颜开的“波奸”)

还有面向民间发行的“债券”,被洗脑后的德国老百姓都争相购买,主动“为建设第三帝国”贡献力量。这些来自于民间的资金,给战争早期提供了比较靠谱的军费。

此外,德军军费更重要的来源,还是对占领区的各种残酷“压榨”。

在苏联境内,纳粹操作比较简单,直接宣布“一切苏维埃的财产都应该被纳入到帝国财政中来”。

其他占领区呢,当时的德国跟日本一样,都在大搞“以战养战”,打下一个地方,驻军的军费就强制当地来承担,美其名曰——“为换得军事保护而对帝国防务的捐献”,即“防务捐赠”。其实,就是类似***在收“保护费”。

而且,这笔“保护费”随着战争的进展,越发显得在“漫天要价”。

根据帝国财政部1941年10月公布的数据:占领军军费占比利时年财政收入的125%,荷兰的131%,塞尔维亚的100%……

这种“超额保护费”的结果是,战争后期,法国,荷兰等地连续的“大饥荒”。著名影星赫本的少年就被大饥荒“饿着”了,有点影响生长发育,间接促成了她纤细的身材。据说,当年的赫本,饿的连吃郁金香根都吃过。不少影视作品也演绎过这段历史,比如荷兰电影《黑皮书》,饿坏了的女主能直接把兔子正啃着的胡萝卜抢过来自己接着吃。

除了占领区上缴的“保护费”,纳粹还强制占领区的犹太人缴纳赎罪金,进而直接宣布犹太人的财产是“人民的财产”,大大方方的没收他们名下的无形和有形资产,达到了快速致富,补充军饷的效果。

同时,各地集中营,和从占领区掠来,尤其是苏联区域内的强制劳工,组成了“超低成本劳动力”队伍,也明显抵消了纳粹的相关军费支出。

另外,第三帝国还在占领区强行推广“马克券”,再操纵外汇兑换率,故意让对方货币贬值。

更要命的是,跟“马克券”关联的是“帝国马克”,而非黄金。

很显然,任何货币,就其本身而言,就是纸,并没有价值。那么,要保持其稳定性,就必须能按照一定的汇价兑换成黄金,即“黄金的避险价值”。因此,正常情形下,一国需要有足够的黄金储备,才能保证其货币的稳定性。同理,黄金储备量越大,该国的货币就越稳定,越能得到广泛接受和认可,其保值性也更高,比如,当今的国际结算货币——美元。

而这个马克券,只在占领区有效,既无黄金储备做后盾,又无信用当保障。

纳粹人为操纵汇率,随便印一些“马克券”,轻松兑换成占领区货币,进而大肆收购物资;而占领区金融机构,拿着朝不保夕的“马克券”,却只能在本区域内交易,出了德占区,就成了废纸一张。这简直跟“明抢”,没多大区别了。

用“马克券”搜刮来的财富到了德国老大手中,先被各级军政管理人员层层贪污一部分,挑剩下的,一些供养驻军,另外的运回国内去抵消通胀。

(马克券,虽说曾经形同废纸,但放今天,可是属于极具升值潜力的珍藏品)

到了战争后期,愈发丧失理智的德国占领军,开始强制被占领区域的***动用存款购买第三帝国发行的“战争债券”。当年,在纳粹的“胁迫”下,捷克***70%的存款购买了战争债券,比利时***也拿出了55%的存款,用于购买战争债券。

还有被占领的希腊,1944年,其央行在一番威胁和恐吓后,曾经买进过一大笔第三帝国战争债券。70多年后的2015年,陷入欧债的希腊政府突然“想起”了这笔“坏账”,仔细算过后,认为这笔金额至少相当于今天的100亿欧元。

于是,希腊总统帕夫洛普洛斯会见德国总理默克尔时,还特意强调了这件往事。并表示,希腊对二战期间被德国占领的索赔要求依然有效,这账,啥时候兑现呢?

好了,回到话题上来。在德占区,因为拿着“马克券”兑换占领区货币非常划算,所以德国官兵们都喜好在异国拼命消费、各种“买买买”,然后寄往国内,尤其是法国的驻军,都跟咱们现在的海外代购差不多了。

占领区人民过的“水深火热”,而德国家庭天天盼着远道而来的“礼物”。这么一来二往的,大家对元首的爱,更是无以复加。

所以,随着战争的进展,虽然德军在不断的扩大军队规模,增加军备,但德国方面自己的实际支出,却呈不断的减少的趋势。

这背后,就是“帝国财政”的胡乱发挥,加上大规模的劫掠和帝国邮政配合运输的效果。

只是,欠的账,最终都得需要还的,跟改朝换代没关系。截止2007年,联邦德国政府已经向二战受害方支付了大约640亿欧元的赔偿。这还不包括要一直持续下去的,针对***犹太幸存者,每年每人约2500欧元的津贴。

欧洲有哪些国家我知道德国,法国,英国?

欧洲主要有法国,英国,比利时,西班牙,德国等国家,其具体介绍如下:

1、法国。是一个本土位于西欧的半总统共和制国家,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和南太平洋的一些地区。

2、英国。本土位于欧洲***西北面的不列颠群岛,被北海、英吉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和大西洋包围。

3、比利时。位于欧洲西部沿海,东与德国接壤,北与荷兰比邻,南与法国交界。

4、西班牙。位于欧洲西南部的伊比利亚半岛,地处欧洲与非洲的交界处,西邻葡萄牙,北濒比斯开湾,东北部与法国及安道尔接壤,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的摩洛哥相望。

5、德国。是位于中欧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北邻丹麦,西部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接壤,南邻瑞士和奥地利,东部与捷克和波兰接壤。欧洲的面积是世界第六,人口密度70人\km2,是世界人口第三的洲,仅次于亚洲和非洲,99%以上人口属欧罗巴人种,是人种比较单一的大洲。

德国出国留学一年多少费用?

你好,德国留学的费用相比欧美真的非常低,一年下来算上生活费和学杂费在10万-20万不等。为什么有个10-20万的费用区间呢?

首先,除了巴符州要求非欧盟的学生每学期交1500欧学费,其他州均不要求交学费,学生只需要在每学期初缴纳注册费(一般不超过400欧)。比如公立明斯特大学一学期的注册费是300欧(2400元人民币左右),慕尼黑大学的注册费是129欧(1000元左右人民币),一年的学费超不过6000元,比很多国内大学的学费还要低。而私立大学的费用确实比较昂贵,一年的学费大多在4万欧左右,人民币差不多30万出头。但是德国比较好的大学都是公立大学,大部分中国留学生,如车辆专业、土木专业的同学们都选择申请德国的公立大学。

至于房租,东德比西德便宜,越往南房租越贵。比如东德耶拿的月房租一般为200欧左右(1500左右),而慕尼黑差不多要600欧(近5000元人民币),算下来房租在两万到五万之间。

总之,高水平的教育质量、顶尖的科研水平,与此相伴的却是低廉的生活学习费用,这就是德国大学。近年来,因为德国留学的实惠,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去德国继续深造,不过难学的德语也给中国学生制造了很多障碍,可谓有利有弊。

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或采编自互联网公开内容,仅供网友交流旅游相关攻略等信息。若因此导致您的权利被侵害,或有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删帖处理,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注意:酒店景区门票的优惠价格与免票政策仅供参考,具体请咨询景区酒店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