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法国已经投降,戴高乐靠的什么继续反抗德国?

法国被卖国政府奉送给了希特勒,但法兰西***自由的精神并没有终结。

戴高乐曾经说:“就算没有了领土,我们还有殖民地,一样可以作战。我可以在英国建立基地,带着大家去北非,以北非的殖民地为据点,抗击德国。”

梦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

事实上,二战法国投降后,当时只有英国人认可戴高乐这个自由法国政府的地位,世界上的其他国家,都承认维希法国才是法国的合法政府。

维希政府的贝当,甚至在戴高乐不在法国的情况下,开庭审判了他,还判了个***刑

看起来,戴高乐一点希望都没有了!那么他是靠什么继续反抗德国的呢!主要还是这么三个方面的努力。

其一、丘吉尔,不仅承认这个法国流亡政府,还资助戴高乐,给他钱、房子,让他招兵买马,居然派英国***去帮着招募自由法国的志愿者

原来的法军,势力远胜德国和意大利,而且,法国尚有2/3的领土没有丢失。

法国人可以撤退到法国在海外的殖民地,利用海军阻止德国的追击,在国内利用剩余的军队***守,如果守不住,撤退到英国或者英国的殖民地或者法国的殖民地,同时积蓄力量准备反攻。

当时法国的海外殖民地还是不少的,加上英国和美国的援助,法国完全有能力组织力量反击。

他先是借重丘吉尔的支持,在英国获得了立足之地。

不久,他就在伦敦成立了抵抗中心,建立了自己的第一支队伍。7月14日,戴高乐第一次检阅了自己的队伍,大声号召:“为了自由法国,我们将投入战斗,全力以赴!”

从这以后,“自由法国”运动就在戴高乐的领导下,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半个月以后,已经有7000多人加入了这个队伍。

与此同时,他设法争取撤到英国的法国官兵,积极招募志愿军,在艰难的斗争中,戴高乐的威望日益提高。不久,英国政府就承认戴高乐是“自由法国人的领袖”。

可笑的是,贝当对戴高乐的出走和“反叛”十分恼怒,指控戴高乐犯了叛国罪,由法国第17军区军事法庭缺席判决他***刑。

但戴高乐正义的行动,得到法国人民的响应,不少人从法国逃出来投奔他。

这时候的英国,因为和戴高乐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对他这个异国流亡者的态度特别的好,一点都看不出英法两国已经互相看不顺眼了几百年了。

当时英国首相的丘吉尔,不仅马上承认了这个流亡政府的身份,还资助戴高乐,给他钱、房子,让他招兵建军营,还派英国***去帮着招募自由法国的志愿者。

这些帮助,对戴丘吉尔高乐来说犹如雪中送炭,他的军队也初具规模。法国所拥有的非洲殖民地这会儿也帮上了忙。跟德国人站在一条战线上的意大利人正在入侵北非,非洲人自己也不乐意自己被法西斯统治。

据说,丘吉尔很喜欢这个自由法国的领导人,还给他颁发了“洛林十字勋章”,洛林十字是自由法国旗帜上的标志,丘吉尔说,这枚勋章是战争期间“分量最重的一枚勋章”。

不过,在法国国内“自由法国”运动并没能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戴高乐的支持者确实存在,但是并不多。

贝当在向德国人投降的时候,是夹带了私心的,他希望在德国人的支持下,建立起一个由自己独裁的政府,最大限度地拥有权力。在他的统治下,维希法国从来没举行过全民投票。

其二、戴高乐还要努力争取海外殖民地的支持,并把非洲当作打回欧洲的最好基地,戴高乐的武装力量很快就扩展到三万多人,自由法国的力量日益壮大

其实,戴高乐在人们心中是一个相当正面的形象。他高大的形象不仅仅是外在的,更是一种品格与精神。

戴高乐认为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放弃本土,退守北非。他曾经派出代表团,深入法属西非和赤道非洲,成功地使这些地区加入了“自由法国”运动。

不久,法属大洋洲和印度支那,也宣布支持戴高乐。戴高乐还在非洲的布拉柴维尔成立了“保卫帝国委员会”,并出版《自由法国》的报纸。

至1940年年底,他已经控制约了有1200万人口的地区。戴高乐为了进一步加强反法西斯的战斗力,正式成立了民族委员会。

与此同时,他充分利用维希政权建立后,非洲错综复杂的环境,以政治游说为主,军事打击为辅,很快便将大批法属非洲国家争取到了“自由法国”一边。

当年,戴高乐在刚果首都布拉柴维尔,发表宣言,痛斥维希政府的卖国行径,并宣布成立帝国防务委员会,正式开始行使政府职能。

虽然“自由法国”的军队在人数上无法与盟军媲美,但他们在爱国主义热情的激励下不畏牺牲,作战十分勇敢,特别是在彻底打垮北非法西斯势力的突尼斯战役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截至北非战役结束,平均每7个“自由法国”的战士就有一个牺牲或负伤。

同时,戴高乐积极联系国内的抵抗运动组织,团结抗战。终于,戴高乐建立了“自由法国”自己的武装,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虽然这一切不在法国本土,但他的目的是要最终解放法兰西,恢复法兰西的尊严和荣誉,维护法兰西的自由和统一。

此时,法国贝当政府仍然存在,而且绝大多数国家承认它的合法性,“自由法国”力量微小,又在国外,它的地位可想而知,但是,戴高乐依靠振兴法国的坚定信念,顽强坚持并发展壮大起来了!

“法国并非孤军奋战!它不是单枪匹马!它不是四处无援,法国的抵抗火焰绝不应该熄灭,也绝不会熄灭”。他的宣言激励了三千万法国人民的心灵。

法国人能够在失败的痛苦中重新昂起斗志。巴黎的学生在凯旋门集会,表示他们对戴高乐的热烈拥护。戴高乐将军高扬“自由法国”的旗帜,以顽强的毅力开始拯救法国的斗争。

1940年6月29日,从敦刻尔克撤退的200多名步、炮兵向戴高乐将军报到,投入“自由法国”的运动。法国海军中将米塞利埃也来到伦敦,支持戴高乐将军。

通过法国海外殖民地的支持,他已经把非洲当作打回欧洲的最好基地,戴高乐在布拉柴维尔以全法国的名义宣告法兰西帝国防务委员会成立。

不久,戴高乐的武装力量扩展到三万多人,自由法国的力量日益壮大。

其三、他不是作秀,他是真的想要拯救自己的祖国,戴高乐通过不懈的努力,赢得了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对法国大国地位的承认

1943年6月,戴高乐成立“法国国家解放委员会,次年6月,戴高乐被推选为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总理。

作为一个强烈的爱国主义者,戴高乐通过不懈的努力,赢得了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对法国大国地位的承认。

戴高乐也通过英国BBC广播公司发表了著名的抵抗演说《告法国人民书》:所有追求自由的法国人将在荣誉、清醒的头脑和祖国利益的指引下,随时随地、竭尽全力地继续战斗。

戴高乐和一般的政客不同,他并非只是喊喊口号博得众人注意而已,他不是作秀,他是真的想要拯救自己的祖国。

他的声音唤醒了沦陷中的法国,他高举“自由法国”的大旗,让全世界看到法国还存在希望。

戴高乐心中仿佛燃烧着一团火!

戴高乐以“自由法国领袖”的身份与丘吉尔进行必要的谈判,通过艰苦的努力《丘吉尔一戴高乐协议》达成。在协议中,英国必须保证恢复法兰西帝国的疆界,他以这种办法,从法律上打消英国人怀有的任何攫取法国领土的想法。

不久,莫斯科任命原驻维希政府大使,为与自由法国打交道的代表。苏联承认自由法国及其领袖,无疑是戴高乐在外交上的重大胜利。

因为,当时戴高乐在外交上是比较孤立的,虽然英国支持他,但是英国在许多问题上,如海外殖民地问题,与维希政府的关系问题,常与自由法国作对,处处防范自由法国的介入。

到1940年底,“自由法国”控制的海外殖民地总人口已达1200余万。这样,戴高乐所领导的抵抗运动就有了自己的基地。

戴高乐善于充分利用同盟关系,来达成自己的目的。然后随着自由法国运动的军事进展,在美军登陆北非后,将运动的中心迁到了阿尔及尔,以摆脱英国的控制,也是为了遏制美国对北非的图谋,保护法兰西帝国的海外殖民地。

最后,戴高乐借助盟军诺曼底登陆的东风,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了首都巴黎。

总而言之,戴高乐善于利用英国、美国、苏联的盟友关系,最大限度的发挥海外殖民地的作用,不断的招兵买马,壮大自由法国的力量,最终有了继续反抗德国的各种武装力量。

我是@龚柳辉请大家关注我,和我一起走近历史与现实。欢迎热心评论和分享!

一战、二战德国都坚持打法国,法国到底怎么得罪德国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

德国:我们打法国吧。

法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

德国:我们继续打法国吧。

法国:???

在一战、二战中我们能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德国太热衷于打法国了,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已经准备好东扩了,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闪击波兰这一系列行为明显看出德国的主要扩张方向是向东,结果德国掉头攻打法国,为什么德国偏偏还要掉头回来打法国?

而且纵观法德历史,德国都在坚持打法国,普法战争、一战、二战皆如此。什么仇什么怨,法国到底怎么得罪德国了,德国宁可两线作战也要打法国的原因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法、德两国的矛盾是如何形成的。

地缘政治:法国(德国)崛起必然会侵犯到德国(法国)的利益

在传统历史的记载中,德意志是从法兰克帝国分裂出去的,然后建立了“神圣罗马帝国”。但是神圣罗马帝国并不是中央集权制,而是一个比较松散的诸侯联盟,最多的时候足足有上千个邦国。其中的普鲁士以惊人的速度兼并邦国,准备统一德意志民族。但是普鲁士统一有一个最大的阻碍,这个阻碍不是来源于民族内部,而是来源于隔壁邻居。

法国是神圣罗马帝国的邻居,在普鲁士统一之前,巴伐利亚、莱茵河两岸(德国中、西、南部地区)的邦国全部脱离了神圣罗马帝国,而是建立了一个全新的政治联合体。这16个邦国成了法国的狗腿子,拿破仑是他们的保护人,享有邦国的外交、军事权。

作为一个敏锐的政治家,应该具备洞若观火的洞察力。如果坐视普鲁士统一神圣罗马帝国,建立一个全新的体制,那么接下来普鲁士会干什么?接下来的普鲁士为了强大自己,必然会向周边地区扩展。诚如《亮剑》中田墨轩的金句,一个国家的周边地区出现了一个军事强国,无论它和你的关系是如何的密切,它必然会对你构成威胁。

田墨轩的这番话暗合地缘政治,德国的强大必然会破坏法国的利益。为什么这么说?法国人最了解不过了。他们趁德国(神圣罗马帝国)虚弱的时候向东扩张,扩大了法兰西共和国的版块。如果德国重新崛起,那么必然要把法国已经到手的利益吐出来,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那16个邦国。16个邦国脱离了神圣罗马帝国,普鲁士必然是要收回他们的,收回他们的过程中也会侵犯法国人的利益。

德国的将军(卡尔·豪斯霍费尔)受“生存空间”的概念影响,他认为生存空间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国家、民族掠夺更多的生存空间是合理的。虽然这是一战过后的言论,但是在一战前这个思想就在德国人的脑海里扎根了。在普鲁士试图统一神圣罗马帝国时,拿破仑·波拿巴向普鲁士索取土地,态度很明显,你不给我土地我就干你。

如果答应了拿破仑·波拿巴的条件,那么德国人的生存空间就会减少,所以俾斯麦断然拒绝了拿破仑·波拿巴。随后拿破仑·波拿巴发动战争,阻止普鲁士统一神圣罗马帝国,这场战争就叫“普法战争”。普鲁士取得了此次战争胜利,于是在法国凡尔赛宫举办了加冕仪式,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成为德意志帝国皇帝。

而深谙“生存空间”、“地缘政治”的德国政治家俾斯麦意识到法国不会善罢甘休,在未来的日子里法国肯定会伺机报复,所以开始联合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组建了“三皇同盟”,试图孤立法国,避免法国强大起来。而且俾斯麦还提出了50亿金法郎的战争索赔、铁矿、钾矿,这笔开支可以压垮法国的财政,同时给德国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

历史遗留:积重难返的矛盾让两国互相仇视

普法战争的战争赔款让法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外加上俾斯麦的外交构建使欧洲逐渐孤立法国,长此以往法国必然会被德国逐步蚕食。为了走出困境、为了报复德国,法国开始联合英国、俄罗斯。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成立了“三国同盟”;法国、俄罗斯帝国、英国成立了“三国协约”,两大政治势力的碰撞点燃了一战的***。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中,德国对法国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凡尔登战役”更是成为欧洲战场的一个绞肉机。在相互厮杀的过程中,德国人和法国人的矛盾越来越深,这个矛盾是无法调和的,只能通过“铁与血”来解决。试想一下,如果你是法国人,德国人杀了你的全家,你会轻易原谅吗?不会,当然不会。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是德国人,你杀了一个法国人的全家,你还会相信法国人不会报复吗?不会,肯定不会。法国人的理念就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德国人的理念就是“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这两种思想就注定两个国家不会和平相处。所以在一战过后,法国就提出了极为苛刻的索赔条款。但是同样,德国人就开始愤愤不平,然后怀恨于心。

法国为什么要提前修建“马奇诺防线”?就是因为法国人知道德国是不会善罢甘休的。怎么才能缓解两国矛盾?唯一的方法就是放弃索赔,两国和平共处。但是这个建议没人听,因为没有人能阻止法国的复仇主义。斐迪南·福煦听闻协约签订后说:“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的休战。”这句话一语成谶,日后还真引发了二战,而德国在二战中也坚持打法国。

江郎说

法国和德国的矛盾主要为:地缘政治、历史遗留的矛盾。后者是可以解决的,法国(德国)出现一个高压的领导人,遏制住国内的复仇主义,停止索赔,两国恢复正常的邦交关系,那么关系还是阔以缓和的。

前者地缘政治则是无解,往小了看,欧洲就那么大,德国想要建立一个伟大的帝国,那么就需要向四方侵略;法国要想恢复法兰克帝国的荣光,那么也需要对外侵略。无论双方谁开始对外侵略,那么作为邻居,必然会第一个挨打,毕竟“远交近攻”这一战略理念深入人心。

留学德国好还是留学法国好?

法国和德国留学相比的情况下肯定选德国了。

首先德国的经济比法国要好,德国的留学费用只需要负担生活费,不需要交学费,德语比法语更好学,毕业以后如果留在德国工作或者回国工作,收入都不错。

法国并不是法语区最有钱的国家,华语区最有钱的是加拿大的法语区,但是加拿大留学费用非常的高,并且加拿大的气候环境比较寒冷,没有像国内那么好的气候条件,比起德国来说也差了一截,

在德国留学,每年准备10万块钱人民币,过得挺好的。在加拿大留学,各种费用加起来10万加币未必能够过得很好。

当然啦,法语和德语相比于英语来说难度还是大非常多的。想用英语去留学是不可能的,除非上野鸡大学。可以在网上搜一下,这两个语言的入门教程比较一下发音的感觉,觉得哪个更好学就去学那个语言,然后去那个国家留学可能更靠谱一些吧。

二战中法国有没有战胜德国的可能?

这个问题乍一看像是开历史的玩笑,作为一个欧洲军事强国,法国陆军号称世界第一,却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被德军彻底击败,永世不得翻身。怎么可能再反过来反败为胜,战胜德国呢?但仔细分析,法国就是被德国的一记闷棍给打懵了,打的晕头转向找不到北。而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从法国方面来找的话,就是法国(包括英国在内)保守而落后的外交战略和军事战略思想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还是按照一战时的那一套来防止侵略,大大低估了古德里安“闪击战”战略战术的威力。

但法国难道就没有一丝战胜德国的可能吗?答案是:肯定有,但不是在战时或战后,而是在战前,如果在战役开始后法国是绝对没有任何胜算的,下面分析原因:

一,彻底摈弃“绥靖主义”政策,及时打掉希特勒扩张势力,侵占别国领土的妄想。既然法国一心一意就像整残德国,压榨德国,显示自己“高卢鸡”的霸权雄风,那你就一硬到底,别再搞“绥靖政策”。希特勒也不是天生的亡命徒,他的野心扩张有一个过程,而且每走一步,希特勒都是提心吊胆的。从撕毁《凡尔赛合约》开始,经过了进占莱茵非军事区,吞并奥地利,侵占苏台德地区,侵占真个捷克斯洛伐克,最后到向波兰开刀,这是一个野心逐步壮大的过程,这期间,法国如果能和英国在任何一环给与希特勒致命打击的话,希特勒是会乖乖听话的。

二、真心实意的搞好反法西斯世界联盟,不要搞“两面三刀”的“祸水东引”政策。既然你不想让德国壮大又阻止不了希特勒的有恃无恐,还不想让希特勒消灭你,那你必须搞好统战工作,当时是世界主要矛盾已经从资本主义和苏联共产主义的矛盾转变为法西斯主义和世界人民的矛盾,这时候,要及时调整和苏联的关系,不能奉行对苏联继续敌视的“祸水东引”政策,而应和苏联建立反法西斯联盟,即便做不到,至少不能让苏联和希特勒走一块。那样的话,至少在法国受到入侵时苏联也不会在背后隔岸观火,总得在苏德边境陈兵百万意思意思,不动一刀一枪也能使希特勒不敢贸然开战。

三、打又不敢打、和还拉不下脸面。在希特勒正式入侵波兰后,法国和英国就像德国宣战了,但奇怪的是,法军却不敢向德军薄弱的西线部队发一枪一炮,整天躲在马奇诺工事里无所事事。要知道,这时候德国的军事实力是不如法国的,在他主力进攻波兰时,如果能从西线给予德国致命一击的话,希特勒绝对立马投降。而在波兰战役结束后,希特勒获得了波兰大量战利品后,战机已失。此时,却有个天赐良机给你一个缓冲,就是德国征服波兰后,希特勒提出和平建议,想停战,但不知道是不是拉不下脸面,英法对这一提议是拒绝的,于是希特勒不得不酝酿“趁你怂、要你命”的战争手段来结果你。

长相英武霸气的达拉弟

这时候,就到了法国生***存亡的关键时期,当时法国大当家的达拉弟聪明的做法是:首先答应希特勒的停战要求,能获得宝贵的备战时间,放下身子积极调整和苏联的关系,不要让钢铁导师再坐山观虎斗,至少从东线吓唬吓唬希特勒;然后最重要的是组织军事部门赶紧研究德国入侵波兰时“闪击战”战略战术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机动防御方案,而不是把主力一窝蜂的集中在低地国家,最后让古德里安包了饺子。最后,协调英国封锁德国海岸线,打掉德国海外资源获取能力,大力争取美国的援助。做到这几点,法国有可能不会败的那么惨,极有可能打成一战时期那样的消耗战,在战争中拖垮德国。

只可惜,外表英武霸气、相貌堂堂的达拉弟脑子在关键时刻蒙圈,优柔寡断的浪费波兰战役后半年的准备期,在曼施坦因的“镰刀闪击”计划下,迅速成为亡国之君。

德国和法国相比,哪个国家地理位置更优越?

我这里主要是从军事角度来说明,当然是法国,比德国地理位置更优越了。

法国是个“六角形”国家,地处欧洲西部,三面靠海,很不容易被海上封锁。法国西面是大西洋,西北面是英吉利海峡同英国隔海相望。北面是比利时、卢森堡,西面是阿尔卑斯山脉有德国、瑞士、意大利。南面隔着比利牛斯山脉与西班牙相邻,东南面是地中海。

法国和德国

法国勃朗峰

反观德国,属于中欧国家,地处欧洲中心,东西两边都是强国,西面是法国,隔海是英国,东面隔着波兰就是俄罗斯,一旦有战事,就面临两线作战的窘境。德国也临海,西北面是北海,东北面是波罗的海。很可惜,这些海,可以很容易地被英国封锁。一战日德兰海战就是在北海中爆发,最后英国取得胜利,德国惨败。根据这样的地理情况,二战中德国重点发展潜艇袭击英国舰船,并且德国闪击了法国,迅速抢占法国大西洋港口,从而封锁英国,沉重打击了英国,要不是有美国帮忙,英国早就被拿下了。

日德兰海战

二战德军潜艇击中英国货船

二战德国潜艇驻法国大西洋基地

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或采编自互联网公开内容,仅供网友交流旅游相关攻略等信息。若因此导致您的权利被侵害,或有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删帖处理,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注意:酒店景区门票的优惠价格与免票政策仅供参考,具体请咨询景区酒店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