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入侵法国,俘虏法军150万人说明什么?

1940年5月,德军通过空降兵轻易地“撬开了”比利时的大门,B集团军群开始有“节奏的”向前推进。为什么是有“节奏的”呢?因为这个方向根本就不是主攻方向,它只是将英、法联军主力调往比利时的诱饵,真正的主攻是A集团军群。

从德军的兵力部署上就可以证明这一点。左翼的C集团军群只有17师;右翼的B集团军群共有28个师,其中包括4个装甲、摩托化师;而中路的A集团军群拥有包括10个装甲、摩托化师在内的64个师,担任着主攻方向。

在法国的边境线上,要说防御能力最强的恐怕要算马奇诺防线了,之所以只修到比利时,主要的原因是由于阿登山区地势险要、山路崎岖,不适合大兵团运动。英、法两国宁肯相信德军进攻比利时,也不相信德军会从阿登山区冲出来。

这就是曼帅计划中最精妙之处。“想别人不敢想,做别人不敢做”,往往是成功的关键。在阿登山区的问题上,英、法联军犯了“官僚主义”,或者说依然延续着传统的军事思维,山路难走但还是有路可走,地势险要也不是不能逾越。

尤其是坦克和摩托化部队的使用,泥泞、险要的路根本不是大的问题,再加上德军优秀的军事素养和高机动性,在工兵出色的保障下,几百辆坦克经过2天的艰苦跋涉,终于穿越了阿登山脉110公里长的森林地区。

为了达成战役目的,B集团军群进攻比利时,以及C集团军群佯攻马奇诺防线,在某种程度上吸引了英、法联军的注意力,掩护了A集团军群的行动。与此同时,庞大的A集团军群也开始秘密推进,高度的纪律性使这一行动得以成功实施。

更关键的是,节点把握得恰到好处。德国元首和曼帅最担心的就是,英、法联军按兵不动,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联军不仅行动迅速,而且出动了全部主力,就在其进入比利时不久,德军从阿登森林冒了出来,直插其后方,节点掐得相当准。

而“速战速决”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法国战役中,德军的“快”可以说是人人称道,而战术更是完美。B集团军群成功地将英、法联军主力调往比利时,C集团军群又牢牢牵制住马奇诺防线的法军。于是,在法国纵深给A集团军群,留出了一个非常大的间隙,利于其快速推进。

古德里安指挥的3个装甲师,作为A集团军群先锋,突击的速度也“不是盖的”。日行速度平均达30公里,仅10天就抵达了英吉利海峡,在地图上画出了一个“漂亮的左勾拳”,抄了英、法联军的后路,彻底将其打蒙,“很自觉”地举手投降。

然而,快速推进的德军,追上法军后,将武器排在公路上用坦克进行碾压,并让他们向后转,自己去找跟进的德军投降。由于速度太快,以至于整个A集团军群,拉出了一条长达百余公里的细线。在德军进攻的第5天,法国总理就坦言,这一仗恐怕要打输了。

期间,同样惊慌失措的,还有德国元首和高级将领们。不过,他们是因为部队的推进速度,远远超过了预期。为避免装甲部队遭到侧翼攻击,急令暂停进攻2天,等等后面的步兵,但遭到古德里安的拒绝,因为奇袭是战役胜利的关键。

如果说曼帅的计划实施中,唯一的错误就是,元首命令部队停止围歼。德军到达英吉利海峡,预示着对英、法联军的三面包围已完成。然而,一纸命令让他们得以从敦刻尔克撤走。不管出于什么样的考虑,这无疑是德军在二战中最大的遗憾。

有意思的是,敦刻尔克大撤退,在日后不仅被描述成胜利的象征,而且还被搬上银幕,成为英国人值得夸耀的行动。殊不知,这是德国给英国的恩赐。从战术角度上看,撤退就是撤退,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因为没有一场胜利是靠撤退赢得的。

总之,曼帅的计划实现了德军进攻法国“速战速决”的目的。战役仅进行42天宣告结束,法军伤亡20万人,还有150万人被俘。由此可见,“闪击战”的效果显著,与一战法军阵亡136万人相比,二战的法军更多的是被吓破了胆。

曼帅之所以被称之为战略家,此战足以证明。

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全史》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为什么法国在一战和二战期间的表现截然不同呢?

论一个苦大仇深的中二如何变成心满意足的废宅

很显然在一战开始之前,高卢人就是那个苦大仇深的中二晚期患者,他们不停的找人***磕,古典时代跟罗马人***磕、中古时代跟英格兰***磕、出了拿破仑跟整个欧洲***磕、拿破仑***后又跟普鲁士***磕。这一路***磕下来,法国几乎四面树敌,虽然生***看淡、不服就干听起来很叼,但越打越崩却是不争的事实。直到普法战争中他们被威廉一世加俾斯麦这对黄金组合彻底揍成斯巴达,皇帝被俘虏,领土被驻军,欠下一屁股战争赔款。悲剧的法国佬真想把一屁股卖了还债,可惜那并不值钱。

这些也还罢了,德国人还不停的羞辱他们,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的加冕仪式把法国佬的脸彻底踩进泥里。战争结束后,俾斯麦利用长袖善舞的外交手段确立三皇同盟,英国王室也与德国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几乎被欧洲彻底孤立。

按照网络小说的剧情,这是典型废柴流的开局,法国中二少年们急需一个老爷爷来拯救悲剧的人生,他们找到了。一通左右互搏的自我砍杀后,他们成为总统制共和国,然后内力就一日千里的提升,走上喜闻乐见的装逼打脸套路。不用卖屁股就把欠德国的战争债还清,军事和殖民地那是欣欣向荣的,除了在镇南关叫东亚病夫给抽过以外,基本上算是欧洲数得上号的狠茬。

但法国佬还是有个念头不通达,东边一直有个苦大仇深的对象——德国。被威廉一世按在地上摩擦的痛苦仿佛就在昨天,中二少年们咬牙切齿的准备着复仇。一股强大的位面法则笼罩着他们,那个法则叫这世界上总有比你更逗逼的人。对德国来说很不幸的是,那家伙是他们的皇帝——威廉二世。

在一次世界大战中这对同样是中二癌晚期的家伙相遇了,德国佬的悲剧在于他们是双持单手武器的武器战士,而法国是一手盾一手刀的防御战士。德国右手凡尔赛、左手索姆河直接硬上,结果右手撞上盾牌,左手被招架。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法国佬一手招架成功之后就是顺劈斩,直接把德国的左手砍了,而德国的右手还在不停的砍盾牌。德国就这么果断的GG掉,这次换成他们是苦大仇深的中二少年了。

大仇得雪的法国中二们把自己当年的耻辱变本加厉的还给了德国,包括卖屁股都还不起的战争债。他们有点忘记自己当年是怎样的心情,也忘记了德国是和他们同样中二的少年。在志得意满中法国佬开始忘乎所以,躲在自己家里玩原地自爆,Stavisky事件,巴黎暴动不停的消耗着政府与民众的信任基础。但对他们来说已经无所谓,他们提前进入无欲无求的***宅生活。即使1939年那个极其失败的画家带着德国横扫波兰,他们也只是懒懒的把萨尔的窗户打开看了一眼,就又缩回去了,他们觉得那个画家的目标并不是自己。

但失败画家的目标就是他们,中二德国对一战的失败不服气,他们删号重练又在1940年杀了回来。法国废宅们等德国杀到门口才惊觉,慌乱之中套了身皮甲就冲出来了,发现升级版的橙色品质盾牌还在的他们安心不少。抬头看德国中二时他们笑出了声,这个***脑筋居然又练了一个双持武器战,这尼玛不是找***吗?于是他们满怀信心的冲了上去,然后立扑。这把德国练的根本就不是武器战,是TM高爆发的盗贼,你丫穿件皮甲打盗贼才是真的找***。

其实总结起来,一战和二战的法国差距那么大的原因很简单,在国家上他们从矢志复仇的战士变成了安于现状的政客。在军事上他们出现严重的误判,任为德军是在延续一战时期的战术,但他们并不知道德国已经把机动性极强的坦克集团化,他们还在把坦克打散配合步兵,坦克质量和数量的优势根本没发挥出来,就这样步步落后,步步下风,被曼不群同志打了凄凉落魄。

为什么法国在二战中的表现成为了很多人眼中的笑话?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法国一直是欧洲***的一二号强国,自古以来就是如此,今天也是这样。

法国不单单是军事力量强大,经济富裕,还可以说是欧洲思想启蒙的一个基地。

近代很多重要的思想和制度,都是起源于法国。

今天的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也是世界上相当好的发达国家。

然而,我们很多人看到法国在二战中的表现,认为他们才39天就投降了,很烂。

这主要是当时客观条件决定的。

法国虽然是欧洲大国,但国土面积不大,只有67万平方公里,也就是比我们的四川省大一些(49万平方公里)。

法国国土太小,没有什么战略纵深。

更倒霉的是,法国靠近德国的北部、中部全部都是平原地区,最适合德国装甲兵团发挥威力。而巴黎又在法国中部,距离阿登山区只有200多公里。

而当时德国装甲兵团突破了阿等山区,法军主力不是在北部低地国家,就是在马奇诺防线,根本就没有兵力能够及时建立新的防线。

而德国装甲兵团速度太快,将北部英法联军主力合围歼灭以后,法国其实也就无法防御。

因为没有兵力可以使用了,在平原没法挡住德军。

这种时候,法国也只有投降这一条路。

如果强行抵抗,德军无非是多花一二个月时间,将法国各地的军队剿灭,将法国本土打成一塌糊涂而已。

这种情况下,法国人才被迫投降,建立维希政府。

同时,法国人两面下注,戴高乐政府则反法西斯,反正哪边赢了,法国人都是战胜国。

总之,法国人投降是没有办法,两面下注也可以理解。

轻视法国没有必要,今天法国军事科技仍然是世界前几名,海陆空军都自成体系。

印度军力真的超越法国位列全球第四吗?

印度无法超越法国,法国军事实力可以随时击败印军

当代,法国装备如下:

一艘四万吨级核动力航母,

四艘战略核潜艇,

十二架战略轰炸机,

数百架幻影2000,阵风战斗机,

以及各种其他先进军事装备,现役部队26万,后备役50万。

法军历史悠久,自人类大航海时代起,征战全球,特别是在赛尔斯波托瓦港击败俄军,拿破仑时期入侵俄罗斯、滑铁卢战役中全军覆灭,二战中被纳粹德国法西斯击败,出兵利比亚摧毁卡扎菲政权,屡战屡败勇不可当。

印度军事装备如下:

一艘四万吨级改造常规动力航母,

一艘租借俄罗斯的核潜艇,

买的法国、俄罗斯各种作战飞机,

国产阿琼坦克、光辉战机。

印军继承了英国殖民者的军事体系,作为仆从军参加了英军的后勤补给任务,印巴战争中击败巴铁,62年被中国军队打的狼狈逃窜溃不成军,没有其他大规模战争经验。

因此,不论装备如何,单凭法军在世界战场上视***如归的勇气,一旦法军与印军交战,估计阿三会望风而逃!

二战前法国陆军世界第一,面对德国闪电战术,为何一个月就投降?

这次吐槽机就不日常辱法了,那帮哥们已经被黑的够惨了,其实二战中法国陆军的菜鸡表现大致应该来自两方面。

经济原因

首先就是法国当时经济状况很差劲,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法国造成巨额赤字,打仗85%的钱是借来的,战后美国债主又催得紧,法国政府裤衩子都卖了也还不上饥荒。

1924年的时候,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跟法兰西***借钱都借不到,简直惨绝人寰。为了恰饭法国政府只好大幅度增税,结果富人和资本家大范围外逃,财政更加崩溃。

虽然1929年他们通过法郎与黄金挂钩的方式实现盈余,但在全球萧条的背景下,已经不能用货币贬值减轻负担,只能咬牙硬扛。

这种造型的法国既出不了罗斯福也出不来希特勒,内阁和议会玩命的砍军事预算,连马奇诺防线的装备都敢砍的。

所以开战前夕对德国的绥靖政策问题上,英国的张伯伦多半是因为脑残,法国绝对是因为穷如败狗,别说开张,连动员一次都是挥泪大放血。

也正是因为穷,法国对战争的准备其实很操蛋,本着飞机坦克不如挖战壕的思想,这帮人***命的折腾马奇诺防线,陆军机动力不足的毛病一直存在,对上德棍的闪电战,下场还用想吗?

军事原因

关于德棍***心眼这个刻板印象不止我们存在,欧洲人也一直存在,所以法国人多数认为即使开战他们也会复刻一战的施里芬计划。

大致内容就是德军绕过法国边境的防线,从北方比利时进行突破,然后开始大迂回大包抄,对法国本土进行进攻,大致是这么个意思:

然而二战开始后小胡子的曼施坦因计划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它的前期确实很像施里芬计划,也是从比利时开始迂回,但是随后的剧情就完全变了。

曼施坦因的计划中迂回之后不再是包抄,而是直接中央突破,本着加莱就怼了过去。逗逼的法国人完美配合了曼不群的计划,把陆军提到比利时境内做决战准备,于是直接被撕成两半。

然后就没有啥然后了,一个穷政府加一堆被分割的军队,这仗还打个毛线?贝当元帅回忆起拿破仑的伟大征程,他决定不让任何人在投降前进入巴黎,就这么乖乖当了法奸了,扯淡完毕。

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或采编自互联网公开内容,仅供网友交流旅游相关攻略等信息。若因此导致您的权利被侵害,或有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删帖处理,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注意:酒店景区门票的优惠价格与免票政策仅供参考,具体请咨询景区酒店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