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法国和德国是世仇,现在还互相仇视吗?

1、从历史上来看,法国和德国并非世仇,事实上,两者有着一定的血缘关系。欧洲早期的封建帝国——查理曼帝国,在843年分裂之后,产生了三个国家,即东法兰克王国;西法兰克王国;中法兰克王国,而这三个国家大体奠定了德意志帝国、法兰西王国、意大利王国,也就是今天的德国、法国、意大利,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法国和德国属于亲属关系;

2、德国崛起是近两百年的事情,之前的德国一直属于“战国时代”,威廉一世登基标志着德国完成“大一统”,也标志着德国崛起。德国崛起最关键的一战就是普法战争,而普法战争的核心就是争夺“阿尔萨斯与洛林”地区控制权(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就是基于这个背景下创作完成的),也正是这一地区争议+德国外交策略转向,使得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失败之后,彻底失去殖民地——市场,使得德国日子过的一点都不舒服,这才有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从上文分析可以得出,法德冲突根源在于“土地”,但是随着社会发展,西欧整体进入资本主义时代,“土地”已经不是重要的生产资料,“资本”成为第一选择,所以法德之间的关系迅速升温,建立了欧盟,使得两家关系进入前所未有的新阶段。目前,法德之间并不存在直接利益冲突,但是在未来的发展中,法德之间会存在“选择冲突”,法国要保住自己的海外市场,不希望被分蛋糕,就需要向西看,而德国根本没有海外市场,只能选择向东看,所以两国未来会有一定“隔阂”,但是还不会发起证明冲突,毕竟德国是战败国,军事实力远逊色于法国,总归还是要低头的!

综上所述,法国和德国并不是“世仇”,随着社会进步,现在更不存在敌视的情况,只是各自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而已!

现在俄罗斯,法国英国和德国关系如何?

2014年是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分水岭,因为时年普京“收回”克里米亚,加之此后东乌克兰战事,美国为首的西方将俄罗斯从G8开除,法、英、德等欧洲大国与俄罗斯的关系由晴转阴。

从根本上讲,欧洲大国在对俄关系方面从属于美国,任何国家不能也不想“特立独行”,一是立场与价值观决定,二是他们没有能力与美国“别苗头”。

这其中又要具体分析,以俄、英关系最差,俄法、俄德关系相对温和许多。

英国对俄:“老欧洲”中的最强硬者,它从来就紧跟美国,与俄贸易等交集不多

英美紧密关系是二战后英国外交的三重点之一,“血浓于水”不仅体现在冷战后英国紧随大哥参加了所有战争战事,同时在对俄关系上不留水分。一般是美国制裁令一下,英国是第一个响应者。英国军力部署、美军使用英国基地,目标均为俄罗斯。

几年前,俄罗斯“叛逃”父女俩在英国双双被不明毒气严重伤害,英国情报部门将实施者定为俄国,于是,英俄关系进一步恶化,英国借势在欧盟发起对俄制裁。当下两国关系基本处于低潮,双方均无心无力改善。

法国对俄:有***思维,没有特殊关系

萨科齐开启了法美关系新篇章,法国“更爱”美国,戴高乐主义不见了。但在对俄关系上,法国还是有自己的想法,俄罗斯毕竟是欧洲的大国,其军事最直接威胁不是美国而是欧洲,所以交好乃至改变俄罗斯是法国的既定方针。萨科齐时代,两国达成俄购买两艘西北风战舰的协议,“震惊”西方。

无奈后续西方对俄制裁连连,奥朗德在内外压力下与俄达成一致,西北风转成“南风”转卖埃及,法俄同时走出困局。在乌克兰危机的最艰难时期,法俄依然保持联系渠道,马克龙曾在凡尔赛宫盛情接待普京。由此可见,法国对俄关系大方向与美国一致,细节上自有主张。

德国对俄:经济贸易不中断,政治外交不冷淡

历史经验和教训告诉德国:对俄国一味强硬只会使自身受限甚至受伤,因为俄会不惜代价予以报复。而从另一角度讲,德国经济需要贸易支撑,俄罗斯一直是它的大客户,而且关系双向,俄国提供了德国所需油气的相当比重。

还有重要一点,德国人“感恩”苏东剧变时苏联没有设置障碍,放手使得两德统一,有这个情分在那儿摆着,德国历任总理对俄均友善相待,即使当下欧盟与俄罗斯不睦,德国也是与俄沟通的最积极者。

总之,地缘政治、历史经纬、经济联系和与美亲疏等因素影响着欧洲三大国对俄关系,今后没有大事变,他们还将继续回暖对俄关系。

法国人与德国人在长相上有何区别?

法国人个子小点,德国人北方的个子超大法国人鼻子比德国人的大,德国人的鼻子比较漂亮,尖尖的。

法国人眼睛有的也是黑色的,基本上都是褐色,蓝色的。

德国人基本上都是蓝色的,我见过还有眼睛范绿色的。

德国人头发大部分都是金色的,有的人头发金的都范白,也有很大部分人头发是黑色的。

法国人黑头发的比例比德国人多。德国人很多人喜欢留胡子,留大胡子。你会看见金色的胡子一大把!!

哥们实在是想不出什么特点的了。。。

那就这些吧!!!!

你来欧洲自己看下就全明白了。

现在人都到处跑,分清楚是哪国人很难。

虽然投降的快,但二战法国的实力到底能抵抗德军多久?

其实,法国在二战中的实力要比德国弱一点,但是还是能够和德国人打一阵子的,而且在德军突破了阿登森林之后,法国还是有一战的能力,但是法国人实际上是被打得失去了信心。

法国的国土早已定型,基本上是一个六角形。

蓝色的地方就是当时法国的殖民地,这些地方对于法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实为了维持殖民地,法国花的钱比修马奇诺防线还要多。

德军执行曼施坦因计划可以说是执行了一次出色的中央突破,歼灭了英法联军主力,而且法国的内地在德军面前已经是无险可守。

法国这个六角形在国土防御的时候有一个非常大的好处,在和欧洲***接壤的几个边都是高山峻岭,有利于防御,没有高山峻岭的北部有低地国家作为屏障。但是,在这个六边形内部缺乏作为防御的屏障,所以一旦敌方突破法国的边境防线,那么法国人就要象一战那样用人去建立防线,阻止敌军的脚步,而这样的是法国人不愿意再次经历的,而且在二战时期组织这样的防线对于法国来说也不现实,德军的装甲部队也不会给法国人这个时间。

而法国人如果要继续作战就要象当时甘末林元帅指出的,法国政府部门有秩序的从各个港口撤退到各个海外殖民地,同时法国舰队也是撤往给殖民地,利用殖民作为依托,和德国人周旋,由于德国的海军不用指望,所以德军没有能力进攻法国的各个海外殖民地,当然法国在北非的殖民地,德军可以联合意大利由意大利海军负责输送德军过去,但是从意大利的作战能力来看,这个设想可以说是没戏,这样一来德国一时半会拿这个在海外的法国政府没什么办法,而这样一来,法国还是可以继续周旋下去,后来戴高乐就是这样的策略。

戴高乐后来就是依托海外殖民地,到了诺曼底以后,战斗法国已经是拉起了一个集团军的杆子,如果没有这一个集团军,法国????象混进五常可就不容易了。

殖民地士兵在法军中的名声不错,法军中对于殖民地的士兵普遍的看法是忠诚、勇敢、吃苦耐劳,在法国战役中,还有法国军官为手下的黑人士兵而被隆美尔枪毙的事。人是有了,但是装备最后还是要美国人解决。

不过,这样法国就要保证和英国的关系,各个殖民地虽然能够保证德国军队无法直接进攻,但是殖民地的工业基础是无法满足法国人反攻的要求的,殖民地可以补充人力资源,但是武器装备还要另想办法,而且象法国的舰队如果退到殖民地以后,恐怕很难进行合适的维护保养,想要干这件事恐怕还得去找英国人。

图片来自网络。

二战中法国已经投降,戴高乐靠的什么继续反抗德国?

法国被卖国政府奉送给了希特勒,但法兰西***自由的精神并没有终结。

戴高乐曾经说:“就算没有了领土,我们还有殖民地,一样可以作战。我可以在英国建立基地,带着大家去北非,以北非的殖民地为据点,抗击德国。”

梦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

事实上,二战法国投降后,当时只有英国人认可戴高乐这个自由法国政府的地位,世界上的其他国家,都承认维希法国才是法国的合法政府。

维希政府的贝当,甚至在戴高乐不在法国的情况下,开庭审判了他,还判了个***刑

看起来,戴高乐一点希望都没有了!那么他是靠什么继续反抗德国的呢!主要还是这么三个方面的努力。

其一、丘吉尔,不仅承认这个法国流亡政府,还资助戴高乐,给他钱、房子,让他招兵买马,居然派英国***去帮着招募自由法国的志愿者

原来的法军,势力远胜德国和意大利,而且,法国尚有2/3的领土没有丢失。

法国人可以撤退到法国在海外的殖民地,利用海军阻止德国的追击,在国内利用剩余的军队***守,如果守不住,撤退到英国或者英国的殖民地或者法国的殖民地,同时积蓄力量准备反攻。

当时法国的海外殖民地还是不少的,加上英国和美国的援助,法国完全有能力组织力量反击。

他先是借重丘吉尔的支持,在英国获得了立足之地。

不久,他就在伦敦成立了抵抗中心,建立了自己的第一支队伍。7月14日,戴高乐第一次检阅了自己的队伍,大声号召:“为了自由法国,我们将投入战斗,全力以赴!”

从这以后,“自由法国”运动就在戴高乐的领导下,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半个月以后,已经有7000多人加入了这个队伍。

与此同时,他设法争取撤到英国的法国官兵,积极招募志愿军,在艰难的斗争中,戴高乐的威望日益提高。不久,英国政府就承认戴高乐是“自由法国人的领袖”。

可笑的是,贝当对戴高乐的出走和“反叛”十分恼怒,指控戴高乐犯了叛国罪,由法国第17军区军事法庭缺席判决他***刑。

但戴高乐正义的行动,得到法国人民的响应,不少人从法国逃出来投奔他。

这时候的英国,因为和戴高乐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对他这个异国流亡者的态度特别的好,一点都看不出英法两国已经互相看不顺眼了几百年了。

当时英国首相的丘吉尔,不仅马上承认了这个流亡政府的身份,还资助戴高乐,给他钱、房子,让他招兵建军营,还派英国***去帮着招募自由法国的志愿者。

这些帮助,对戴丘吉尔高乐来说犹如雪中送炭,他的军队也初具规模。法国所拥有的非洲殖民地这会儿也帮上了忙。跟德国人站在一条战线上的意大利人正在入侵北非,非洲人自己也不乐意自己被法西斯统治。

据说,丘吉尔很喜欢这个自由法国的领导人,还给他颁发了“洛林十字勋章”,洛林十字是自由法国旗帜上的标志,丘吉尔说,这枚勋章是战争期间“分量最重的一枚勋章”。

不过,在法国国内“自由法国”运动并没能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戴高乐的支持者确实存在,但是并不多。

贝当在向德国人投降的时候,是夹带了私心的,他希望在德国人的支持下,建立起一个由自己独裁的政府,最大限度地拥有权力。在他的统治下,维希法国从来没举行过全民投票。

其二、戴高乐还要努力争取海外殖民地的支持,并把非洲当作打回欧洲的最好基地,戴高乐的武装力量很快就扩展到三万多人,自由法国的力量日益壮大

其实,戴高乐在人们心中是一个相当正面的形象。他高大的形象不仅仅是外在的,更是一种品格与精神。

戴高乐认为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放弃本土,退守北非。他曾经派出代表团,深入法属西非和赤道非洲,成功地使这些地区加入了“自由法国”运动。

不久,法属大洋洲和印度支那,也宣布支持戴高乐。戴高乐还在非洲的布拉柴维尔成立了“保卫帝国委员会”,并出版《自由法国》的报纸。

至1940年年底,他已经控制约了有1200万人口的地区。戴高乐为了进一步加强反法西斯的战斗力,正式成立了民族委员会。

与此同时,他充分利用维希政权建立后,非洲错综复杂的环境,以政治游说为主,军事打击为辅,很快便将大批法属非洲国家争取到了“自由法国”一边。

当年,戴高乐在刚果首都布拉柴维尔,发表宣言,痛斥维希政府的卖国行径,并宣布成立帝国防务委员会,正式开始行使政府职能。

虽然“自由法国”的军队在人数上无法与盟军媲美,但他们在爱国主义热情的激励下不畏牺牲,作战十分勇敢,特别是在彻底打垮北非法西斯势力的突尼斯战役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截至北非战役结束,平均每7个“自由法国”的战士就有一个牺牲或负伤。

同时,戴高乐积极联系国内的抵抗运动组织,团结抗战。终于,戴高乐建立了“自由法国”自己的武装,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虽然这一切不在法国本土,但他的目的是要最终解放法兰西,恢复法兰西的尊严和荣誉,维护法兰西的自由和统一。

此时,法国贝当政府仍然存在,而且绝大多数国家承认它的合法性,“自由法国”力量微小,又在国外,它的地位可想而知,但是,戴高乐依靠振兴法国的坚定信念,顽强坚持并发展壮大起来了!

“法国并非孤军奋战!它不是单枪匹马!它不是四处无援,法国的抵抗火焰绝不应该熄灭,也绝不会熄灭”。他的宣言激励了三千万法国人民的心灵。

法国人能够在失败的痛苦中重新昂起斗志。巴黎的学生在凯旋门集会,表示他们对戴高乐的热烈拥护。戴高乐将军高扬“自由法国”的旗帜,以顽强的毅力开始拯救法国的斗争。

1940年6月29日,从敦刻尔克撤退的200多名步、炮兵向戴高乐将军报到,投入“自由法国”的运动。法国海军中将米塞利埃也来到伦敦,支持戴高乐将军。

通过法国海外殖民地的支持,他已经把非洲当作打回欧洲的最好基地,戴高乐在布拉柴维尔以全法国的名义宣告法兰西帝国防务委员会成立。

不久,戴高乐的武装力量扩展到三万多人,自由法国的力量日益壮大。

其三、他不是作秀,他是真的想要拯救自己的祖国,戴高乐通过不懈的努力,赢得了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对法国大国地位的承认

1943年6月,戴高乐成立“法国国家解放委员会,次年6月,戴高乐被推选为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总理。

作为一个强烈的爱国主义者,戴高乐通过不懈的努力,赢得了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对法国大国地位的承认。

戴高乐也通过英国BBC广播公司发表了著名的抵抗演说《告法国人民书》:所有追求自由的法国人将在荣誉、清醒的头脑和祖国利益的指引下,随时随地、竭尽全力地继续战斗。

戴高乐和一般的政客不同,他并非只是喊喊口号博得众人注意而已,他不是作秀,他是真的想要拯救自己的祖国。

他的声音唤醒了沦陷中的法国,他高举“自由法国”的大旗,让全世界看到法国还存在希望。

戴高乐心中仿佛燃烧着一团火!

戴高乐以“自由法国领袖”的身份与丘吉尔进行必要的谈判,通过艰苦的努力《丘吉尔一戴高乐协议》达成。在协议中,英国必须保证恢复法兰西帝国的疆界,他以这种办法,从法律上打消英国人怀有的任何攫取法国领土的想法。

不久,莫斯科任命原驻维希政府大使,为与自由法国打交道的代表。苏联承认自由法国及其领袖,无疑是戴高乐在外交上的重大胜利。

因为,当时戴高乐在外交上是比较孤立的,虽然英国支持他,但是英国在许多问题上,如海外殖民地问题,与维希政府的关系问题,常与自由法国作对,处处防范自由法国的介入。

到1940年底,“自由法国”控制的海外殖民地总人口已达1200余万。这样,戴高乐所领导的抵抗运动就有了自己的基地。

戴高乐善于充分利用同盟关系,来达成自己的目的。然后随着自由法国运动的军事进展,在美军登陆北非后,将运动的中心迁到了阿尔及尔,以摆脱英国的控制,也是为了遏制美国对北非的图谋,保护法兰西帝国的海外殖民地。

最后,戴高乐借助盟军诺曼底登陆的东风,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了首都巴黎。

总而言之,戴高乐善于利用英国、美国、苏联的盟友关系,最大限度的发挥海外殖民地的作用,不断的招兵买马,壮大自由法国的力量,最终有了继续反抗德国的各种武装力量。

我是@龚柳辉请大家关注我,和我一起走近历史与现实。欢迎热心评论和分享!

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或采编自互联网公开内容,仅供网友交流旅游相关攻略等信息。若因此导致您的权利被侵害,或有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删帖处理,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注意:酒店景区门票的优惠价格与免票政策仅供参考,具体请咨询景区酒店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