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前十大城市?

韩国的前十大城市是首尔,釜山,大邱,仁川,光州,大田,蔚山。

韩国的汉拿山位于济州岛的中心,海拔1950米,是韩国的第一高峰

一战协约国拥有绝对优势,为何不占领德国全境?

感谢邀请。

因为直到1918年九月德国宣布停战时为止,德国仍牢牢占据西线法国比利时东线俄国大片土地,协约国只有部分前锋部队突破兴登堡防线进入德国边境地带而已。在此形势下,德国考虑到本土作战的残酷性和毁灭性,宣称响应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建议,停止作战行动,和协约国进行媾和。所以,在法律意义上讲,双方已经宣布停战,在有新的条约颁布之前,双方军队理应各自停留在实际控制线以内。

而从当时情况看,德国虽然未遭兵祸,但由于协约国长期的封锁,国内物资奇缺,已经一片混乱,地方政府失控,各种叛乱起义纷至沓来,在这种情况下协约国军队要进入德国,就要承担起沉重的民生负担,而此时的协约国除了夸洋过海参战的美国情况稍好外,英法两国也是奄奄一息,实在没有心力去德国实现占领。

一战结束后,法国为什么对德国极力采取严厉制裁?

1918年11月《贡比涅停战协定》签订标志着一战正式结束。随后1919年1月,协约国集团齐聚法国巴黎召开会议,主要讨论对战败的德国的处置问题,即巴黎和会。众所周知,这次对德和会的主宰是美英法三大国首脑,他们都主张对战败的德国实施惩戒。但法国和英美的想法却有较大的差距。

威尔逊想建立美国领导下的欧洲世界秩序,尤其是成立国联。对处置德国问题不是很关注,反对过分压制德国。英国主要是打算在战后继续维持欧洲均势格局,同时瓜分德国的殖民地。它要防止德国再次破坏欧洲和平,也不想让战后的法国在欧陆上一家独大。因此主张惩罚德国的同时不要太过分了,这样不利于英国利益。然而法国却完全不同,克里蒙梭提出的方案简直是要“整***德国”,甚至是想把德国“从地图上抹去”。因此尽管英美不停的调节,但在法国的坚持下,最后还是通过了严厉惩罚德国的《凡尔赛和约》。

法国之所以对德国极力采取严厉制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历史原因:法国想借机“复仇”

法德之间的历史恩怨不是一天两天了,远一点的七年战争、拿破仑战争中的普法矛盾就不说了。最关键的莫过于1870年的普法战争了。法国的战败不但损失了实实在在的国家利益,比如根据《法兰克福和约》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以及梅斯要塞给德国。还赔偿了50亿法郎。更重要的是这是法国自拿破仑战争以来最大的一次“耻辱”。从都德的《最后一课》我们就能深刻地感受到这场战败对法国人的刺痛,就好比甲午战争对中国人的痛一样。因此法国人自从那时起就想着如何“复仇”。

不但如此,德国统一后,宰相俾斯麦为了防止法国崛起以及危及到德国的安全,他费尽心思的孤立法国。俾斯麦先后缔结了德奥同盟、三皇同盟、三国同盟、两次地中海协定等等,这些几乎都是有针对法国的因素在里面的。可以说从普法战争后到1894年这段时间里,法国被俾斯麦“虐哭了”。俾斯麦的政策核心是:

建立一个以德国为核心的联盟体系,孤立和打击法国,避免法国与其他大国结盟,保障德在欧陆上已取得的霸权地位。在均势原则上联合奥匈帝国,拉紧沙俄,亲近英国,反对法国。

因而在这段时间里法国几乎成了一个孤家寡人一般,在欧洲被德国一直打压和孤立。直到1894年“法俄协约”签订后,法俄结盟才打破了这种孤立。所以这种孤立法国、打压法国的政策给本来就紧张的法德关系加上一层阴影,增加了法国对德国的有一种“仇恨”。

此外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后,法国在摩洛哥问题上和德国又产生了矛盾,更加激化两国的“仇恨”,也推动了法英两国的和解,最终法国决定联合英国一起对抗他的“***敌”——德国。因而历史的问题给法国留下了很深地复仇情绪,也是法德对抗的重要因素。当德国战败后,法国心中的怒火自然就会爆发出来。

二、战争本身的原因:法国损失最大

1914-1918持续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浩劫。战争的主战场就在欧洲,而且就在西欧地区。虽然这场战争我们称之为帝国主义争霸战,法德都有战争的责任。但不得不说法国在战争中损失比较大,尤其是和其他的几个战胜国大国相比,法国元气大伤。不但***伤士兵人数是几个大国中最多的,法国大约有500余万军民伤亡,而且由于战争主要就是在法国境内展开的,因此其经济损失和对生产生活的破坏也是最大的。

因此,这种在战争中受到极大损失的情况不但进一步增加了法国的怒气,而且也使得战后法国需要大量的补偿来弥补经济损失和恢复发展经济。所以在凡尔赛会议上,法国对德国的战争赔偿问题是最积极的。英美两大国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将关于战争赔款问题的主导权交给了法国。

从最后的《凡尔赛和约》中我们可以看到,法国主导的赔款委员会对德国开出了“天价”战争罚单。根据和约德国政府需要支付1320亿金马克的赔款(当然不是一次性,可以“分期”后来具体的赔款变化较大)。由此可见法国直接是打算“把德国卖了来补偿法国的损失”。

而且赔款委员会规定,德国的赔款要先用于补偿法国的损失,其次才用于赔偿美国的债务等。从后来的鲁尔危机(1923年德国没能按时赔偿,法国联合比利时将军队开进德国鲁尔区造成的危机)来看,法国真的很需要这笔钱来恢复经济发展。然而这次行动让法国失去了赔款的主导权,改由美国主导,即道威斯计划的出台。

因此,战后法国主张严厉制裁德国的原因在意于想要“牺牲德国”来补偿法国的损失,相比而言,英美在这个问题上对德国的态度就好多了,尤其是美国,不愿意把德国的经济彻底击垮。从后来的道威斯计划到杨格计划就体现出美国一步步的在减轻德国的战争赔款。

三、安全困境:法国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

一战的爆发给大国们的启示之一就是他们处于一个不安全的欧洲环境之中。尤其是法国。它与德国直接接壤。历史和现实的考量让法国人感觉到即使是战争结束了,但并不是安全期就到来了。

因此,法国的战略是通过一次彻底的打击,让德国永远不得翻身,也不能再和法国对抗。所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严厉的制裁德国,让它永远不能够再威胁法国的安全。这种考量体现在《凡尔赛和约》中就是有关军事条款的规定:

莱茵河西岸的领土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东西岸50公里以内德军不得设防;德国陆军被限制在10万人以下,不得拥有坦克等进攻性武器,取消总参谋部;德国不得拥有空军,废除义务兵役制等等。

通过以上内容可知,几乎把德国变成一个“没有抵抗力的国家了”。在法国的坚持下,哪怕英美不希望过多的限制德国,尤其是英国(不想让欧洲均势被破坏),但还是做出了严厉的军事惩罚措施来限制德国的军事力量。如果德国真的能遵守这样的协约,恐怕真的法国的安全就高枕无忧了。但是大家都知道,这种条款对德意志来说简直就是一种侮辱,德国是一个大国,怎么可能只有这点武装?显然不可能,但法国还是想尽可能的制裁德国,以防止它再度威胁自己的安全。

四、霸权的需要:法国想独霸欧洲

不得不说,在保障自己安全的同时,法国还是想趁此机会称霸欧洲。从路易十四时代开始,法国这个“天然的欧洲的大国”就从来没有放弃过获得欧洲***霸权的努力。为此还引发了多次欧洲战争,拿破仑战争就是很好的例子。

一战爆发之前,德国的统一和崛起不但打击了法国的利益,还使得法国彻底失去了欧洲***霸权。然而这次德国战败了,可以说是数十年来欧洲***上最适合法国称霸的时机了。俄国以及彻底完蛋了,新成立的苏联直接被大国们排挤在国际秩序之外了,更谈不上参与欧洲事务了。因此德国的失败可以说让整个欧陆上只剩下法国一家独大了。只要把德国彻底的击垮,严格限制他的发展,那么法国就将获得欧洲的霸权。而一旦不能严厉制裁德国,让其那天***灰复燃的话,别说称霸了,自己的安全都恐怕有问题。

这种彻底削弱德国,维持法国优越地位的打算,在和约中也体现出来。首先是法国收回了自己失去的阿尔萨斯和洛林,这一点理所当然没问题。还规定了德国永远禁止与奥地利合并。德国承认卢森堡和波兰等地***等等。这样就等于斩断德国的左膀右臂,让其不能在联合其他国家变得强大起来。后来法国又与这些***的国家建立“小协约国集团”目的就是想牢牢地限制住德国,以维护自己的优势地位和安全。

综上所述,基于以上四点原因,即历史原因:法国想借机“复仇”、战争本身的原因:法国损失最大、安全困境:法国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霸权的需要:法国想独霸欧洲。法国在一战后比英美等其他国家更加的想严厉限制德国。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法国直接想把德国瓜分了,让其永远不能翻身。当然这是英美坚决不允许的,因此最后法国也不能得逞。

但不得不说的是,通过《凡尔赛和约》我们可以看见,在法国的影响下以及英美确实也需要对德国进行制裁的情况下,和约对德国进行了较为严厉的惩罚。当然也埋下了战争的阴影和新的仇恨。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为什么都是英法两国联合打德国?

知道当年英国的两个绰号吗?一个是所谓的“日不落帝国”,说明其海外殖民地面积庞大。而另外一个唤作“欧洲搅屎棍”,这个绰号完美解释了两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的立场问题。坦白说,英国人参与两次大战的小九九,其实与正义无关,也与法国的态度无关,唯考虑自身利益而。

英伦三岛地理位置有特殊的优势,那就是既与欧洲政治生态割舍不开,又孤悬于欧洲***之外。所以作为欧洲事务的重大参与者和著名的“搅屎棍”,近代以来,英国一直秉称的战略思想是:欧洲***不能出现唯一的霸主,否则英国的国际地位和海上贸易都将受到严重影响,进而失去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的话语权。

英国的宿敌曾经一度是法国,因为早在16世纪时代,法国就是欧洲最强大的国家,而彼时德意志还没有统一,普鲁士王国也还是1701年才有国号的(用进攻法国波旁王朝换来的),中欧地区还是一堆小邦国形式的存在。不提更早的英法“百年战争”了,到1792年,当法国爆发大革命从王国变成“法兰西共和国”时,英国就已经开始牵线搭桥组建“第一次反法联盟”了。

也就是说,为了防止法国在欧洲***上一家独大,从18世纪末期开始,英国就研究合纵“抗法”的问题。结果没几年,法兰西出了一个有名的狠人,那就是世界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拿破仑,他指挥法军几乎横扫欧洲,各国望风披靡。不仅在***上纵横捭阖,其实拿破仑也对“搅屎棍”充满了警惕,知道英国是组织反法联盟的主要推手。

于是从1803年开始,拿破仑就酝酿跨海远征英伦,可惜他对海军事务和海战兵法并不精通,又所托非人,因此法兰西舰队在1805年遭遇惨败,也就是著名的“特拉法尔加海战”。法国海军的失败,使拿破仑征服英国的计划受挫,也给自己的“滑铁卢”埋下了祸根,而侥幸没有被灭国的英国,更加积极地拉拢其它国家反法。

于是英国、俄国、普鲁士等联合起来,不停地找拿破仑的麻烦,虽然各国各军也经常被拿破仑按在地上摩擦,但英国可谓是矢志不渝,因为它很清楚,如果法国独霸欧洲,那就绝没有英国的好日子过。直到拿破仑率60万大军征俄失败后,趁着法国国力虚弱,英国终于联合普鲁士、比利时、荷兰等大小国家一拥而上,1815年在滑铁卢彻底放倒了狠人拿破仑。

甚至连放逐和关押拿破仑的小岛,那都是英国提供的,可见英国的心机。不料按倒葫芦浮起了瓢,虽然把法国打趴下了,普鲁士却趁机实现崛起,并且在稍后的普法战争中一战成名,不仅俘虏了法国的拿破仑三世,俾斯麦还挟大胜之威统一了德意志各邦,于是欧洲***出现了一个新的刺头:德国。

而德国人的严谨度、纪律性和军事素质,犹在法兰西之上,普鲁士更被称为“一支有国家的军队”,因此统一后的德国迅速成为欧洲强国。随着德国与奥匈帝国结盟,渐有问鼎欧洲***之势,英国人的打压对象就发生变化了:法国已经衰弱不再是威胁,德国才是未来的敌人,于是英国又开始与法国修复关系,再拉上俄国,继续搅和欧洲局势。

这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基本阵营,因为德国崛起较晚,定睛一看,好的地盘和殖民地都被其它列强瓜分完毕,自己发展工业所需的原材料和市场越来越少,怎么办呢?要肯定要不来,那就只能抢,而英国当然不会吐出自己的既得利益,也不希望德国继续强大下去,所以世界大战不可避免。

在一战中打败了德国和奥匈帝国后,英国操纵签定的《凡尔赛和约》对德国和奥匈帝国进行了肢解,还特别要求德奥永远不许合并,目的就一个:彻底消除德国再成为欧洲霸主的可能。而法国在一战中伤亡惨重并且损失巨大,一时半会也难以恢复国力,英国人终于长舒了一口气,结果回头一看又冒出了第三个刺头:成立苏维埃政权的俄国。

这回不仅事关英国的欧洲战略,还牵涉到意识形态不同的大问题,所以为了防止苏联坐大,英法美甚至组织了干涉军协助“白卫军”作战。但是苏联挺抗造,内外敌人楞是都顶住了,所以从20世纪20年代起,英国的战略重心就是围堵苏联,把削弱法国和监视德国都暂时放在了一边,于是一眼没罩住,德国出现了一个大魔头: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

在希特勒上台前后,英国人还真没把他当回事,仍然视苏联为心腹大患,到德国1935年左右重整军备和有明显扩张意图时,英国则拽上法国企图“祸水东引”,也就是诱使德国跟苏联去***磕进而互相削弱。而希特勒则抓住英法的这个心理,迅速完成了扩军备战的系统工程,同时不断提出领土要求,他表达的意思是:如果我的条件得到满足,我将成为消灭苏维埃的排头兵。

英国人信了,默认德军武装开进莱茵兰、吞并奥地利和捷克,这也解释了英法当初遂行“绥靖主义”的根源,然而当希特勒又向英法的重要盟国波兰提出领土要求时,英国的面子确实挂不住了。可惜德国已经是实力强劲并且箭在弦上了,完全不顾英法的威胁,最终还是于1939年9月1日闪击了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即便是英法对德宣战以后,在西线也是大半年毫无作为,英国人坐等后面会出现苏德火拼,未料想德国人却选择了先拿英法开刀,于是“搅屎棍”的下场就是溅了自己一身,并且在二战中遭到重创而衰落,再后来也只能仰仗大洋彼岸的那个国家的鼻息了。

所以有人说,若非英国人的自私,本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确有一定道理。

二战时法国为什么那么容易就被德国干掉?

(德军通过凯旋门)

关注二战的朋友可能会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当时号称欧洲最强的法国,在仅仅抵抗了六周之后就宣布投降?要说这一问题,还要从法德两国身上来找原因,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一问题。

首先来看法国方面的原因

1)战术呆板,不懂变通。(马奇诺防线碉堡群)

法国在一战时靠着阵地消耗和英国的支援,战胜了德国。战后为了防止德国卷土重来,法国调动大量人力、物力,修建了固若金汤的马奇诺防线,幻想再次通过坚固的阵地耗***德国。历史上德国每次入侵法国,总是借道比利时,二战时法国统帅部也是这样认为的,但他们误判了德国的进攻方向。法军统帅甘末林认为阿登地区山高林密,不利于德军装甲部队行进,故没有在此部署太多兵力,等到德国军队突然出现在身后时,突然慌了神,军队部署和既定战略被彻底打乱,法军空有100多个师,却没有做出有效的进攻和防御,被德军屁滚尿流的赶到了海里,沦为二战笑柄。

(2)绥靖政策,削弱了抗德的力量。(英国首相张伯伦拿着希特勒保证不会进攻英法的保证书)

二战前期英法执行绥靖政策,默许德国对其他弱小国家的侵略,没有负起大国的责任。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英法虽然对德宣战,但一直作壁上观,除了口头上的谴责,没有采取任何有价值的举动。等到1940年5月10日德军真正开始进攻法国时,欧洲***除了另一个隔岸观火的苏联,和英国派遣的10个远征师,法国已经没有其他可以依靠的力量,此时德国也已经收拾完了与自己毗邻的一众小国,可以集中力量进攻法国,法国终究为自己的绥靖政策付出了代价。

再来看德国方面的原因。

(1)战术创新+复仇怒火(二战前期德军“虎”式坦克)

一战结束后,英法等国为了报复德国发动一战,对其进行了严厉的制裁,德国损失东普鲁士等大片领土,经济也因为赔款濒临崩溃。希特勒上台后,充分利用了德国民众复仇的渴望,积极扩军备战,德国上下一心想要洗刷一战之耻。同时德军也积极进行战术创新,发明了在二战前期所向披靡的“闪电战”,即新式装甲部队正面突击,俯冲轰炸机攻击敌人交通枢纽和指挥部,同时配合伞兵在敌后空降,迅速瓦解敌人,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

(2)对外宣传具有迷惑性,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希特勒上台之后,整军备战,为了消除英法的戒心,私下里宣称是要对付苏联。英法两国正有通过德国制衡苏联的想法,于是对德国扩军持默许态度,法国和苏联直到德国进攻前夕都没有察觉,这也是德国的高明之处。德国前期主要进攻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这种毗邻自己的中小国家,而对英法和苏联这类大国持友好态度,而等到吃掉这些小国,自身实力得到壮大之后,才集中力量进攻那些大国,将秦始皇的策略玩的透透的。

法国二战前期对德绥靖,后面对德国的进攻六周就投降,也是创下了自己最快的投降记录,没有一点大国担当。反观我国对日抗战14年,可歌可泣,理应得到五常席位。

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或采编自互联网公开内容,仅供网友交流旅游相关攻略等信息。若因此导致您的权利被侵害,或有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删帖处理,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注意:酒店景区门票的优惠价格与免票政策仅供参考,具体请咨询景区酒店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