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存在英国更喜欢法国而不喜欢德国的现象,如果是,为什么?

我去看了一下quora上真正的英国人对于法国和德国人的看法,英国人给了一张图

本文根据来自于quora上的真实的英国人,法国人和德国人的回答来写的。

我认为这张图相当程度上反映了英法和英德的关系。

就是一个爱恨交加,历史上纠缠不清的关系。

英法关系

按照英国人的说法,法国人和英国是“假双胞胎”,同样是两千年的民族国家,同样是世俗和非宗教,人口规模大致相同,几乎完全相同的GDP,几乎完全相同的军事,外交和软实力,大致相当的经济类型,有着同样的医疗体系,同样都曾经去殖民过其他国家,而且两个国家打斗了上千年。

同样,这两个国家几乎有在所有的层面都不同,哲学,文化,个人,商业道德。

也就是说,英法两个国家,由于彼此之间极其熟悉,又打斗过上千年,导致一种莫名其妙的亲近,且爱恨交加的关系。打的时间久了,好像就格外亲近了的感觉。

有些英国人给法国人取外号叫“青蛙”。

英国人认为法国人一打仗就投降,只要新闻出现了英法之间的冲突,比如说上次英国渔民和法国渔民的冲突,英国人就编排了一大堆嘲笑法国投降的笑话

法德关系

法德关系,用法国人的话说:德国喜欢法国,但是不尊重法国,法国尊重德国,但是不喜欢德国。

法德之间的关系类似于“资产阶级的婚礼”(法国人原话)。只有相同的利益,没有一种“爱恨交加”的感觉。

法国人钦佩德国人,德国在法国人眼里是强大,勤奋,专业的人,但是缺乏人情味。

法国人认为德国人的食物很糟糕,不过法国人认为英国的食物也很糟糕。

英德关系

非常奇怪的是,英国人对于德国人的态度和法国人对于德国人的态度几乎一致。

都认为德国是冷漠但是友好的人。

德国人非常高效,有条理,专注,缺乏幽默感,僵化和苛刻。

有一流的经济,会培养出优秀的球队,善于组织。

然后认为德国的食物真的很糟糕。

最后有一点:我认为如果硬要选的话,英国人可能更喜欢法国人。

尽管英国人口头上对德国人表示钦佩,但是英国相当程度上从心底讨厌德国人。

不是因为二战,而是因为一战。

实际上各位想不到的是,在英国,对于一战的重视程度比对于二战的重视程度还大。

而讨论一战的时候,带有明显的反德倾向,这是一种很微妙的心理反应。

一战实际上就代表着大英帝国的完结,二战是美国和苏联的天下。

因此我认为,英法之间的吵吵闹闹,但是彼此之间比较亲近,法国人和英国人都钦佩德国人,但是德国人是“外人”。

就是一种很微妙的感觉。

为什么英国德国法国三个国家一直追随美国而不敢跟美国闹掰?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有些地方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像,不过更加现实更加直白,总结起来就是“利益至上”,所谓“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曾经英法两国颇为瞧不起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他们认为美国人又土又粗鲁,哪怕是到了十九世纪末,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在他们眼里美国仍旧算不了什么。

不过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欧洲各路强国打作一团,英法这对老冤家合起来跟德国打,当然了,双方还有一堆联盟小弟,彼此也都没讨到什么便宜,家国被毁,***伤无数,经济衰退。而美国呢,这时候正作壁上观,然后顺带着跟欧洲这些国家做生意,向他们大量输出武器。不过美国也是有偏好的,他们向英法贩卖的武器要远远多于向德国贩卖的。于是德国不高兴了,美国才不管德国高兴不高兴呢,等到1917年,他们看时机差不多了,趁机对德国宣战,假如英法战营。最后的结果就是英法为代表的一方获胜,德国一方战败,不过双方都损失惨重。而美国呢,不仅大发战争财,他们本土也没有受到任何创伤,而且还坐享了战胜国的名誉。

过了二十年,二战又爆发了,美国又想玩这一套。这一次德国明显是想复仇,上来就来个猛地,把英国打蒙圈了,法国更是完蛋,直接投降,同时德国盟友日本也在亚洲作妖。美国看着这一切,依旧维持着自己表面中立的态度。当然了,在背后它还是会支持英法一方的。不过这时候日本居然玩大了,偷袭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随后德国日本都对美国宣战,美国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这才真正加入到二次世界大战中来。这一次,美国发挥的作用更大一些,特别是最后两个原***在日本上空那么一炸,整个世界都震惊了,也直接促使了日本投降。虽然美国在二战出力较大,但是它赚得更多,其他什么英法德本土都是一片狼藉,而美国本土则是一片欣欣向荣。二战结束时美国一国的GDP占到世界一半以上,英法一片废墟,德国作为战败国直接被美苏一分两半,直接报废了。这个时候英法德在美国面前彻底没了脾气,终于低下了头颅。

美国看到英法德几个昔日的强国风光不再,而且再也没有跟自己抗衡的可能,它反而想起要去扶持他们了,当然这中间可能一多半是出于美苏对抗的考虑。毕竟美国离着欧洲***太远,如果它不去扶持西欧各国,很可能被苏方渗透,这是美国绝对不愿意看到的。于是“马歇尔计划”正式启动,关于这个计划,中学历史都有提到,概括起来就是援助欧洲计划,从这以后,作为老牌欧洲强国,都要受美国的影响左右,没有办法,拿人手短啊。美国当然也不会白白支援他们,肯定会借机对他们进行控制。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英法德也不是傻子,他们对于美国的想法自然一清二楚,但是清楚又有什么用呢,形势比人强啊,他们就算知道美国的居心,也只有忍受着。

当然了,三国也各有各的小九九,比如说英国,在以前甚至算得上是美国的宗主国,后来美国居然压它一头,本来以为英国会反弹最强烈,没想到英国跟美国反而走得最近。特别是前些年布莱尔当首相那十年,对美国简直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美国对他如此忠心的态度也挺满意,给予了相应的回报,布莱尔当首相时期,英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要优于法德。

法国跟英国就不一样了,二战以后法国虽然也要接受美国援助,但是自从戴高乐总统当政以来,他就开始积极倡导***自主外交政策,反对美国在西欧霸权,法国在他领导下,六十年代就与我国建交,这无疑是打脸美国。还有后来的总统希拉克,他联合德、俄,共同对抗美国在欧洲的霸权,反对美国对伊拉克发动战争。近些年法国对美态度虽然没有那么强烈了,但也没有完全受美国摆布。

而德国又有些不一样,德国是二战战败国,战后分为东德和西德,分别由苏、美英法控制,所以也有很多身不由己。那时候英法也已经衰败不堪,实际控制西德的主要就是美国。后来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东西德统一,德国也开始逐渐显露出自己的力量。从国民生产总值来算,德国长期以来都是欧洲最高的,尽管对它有诸多限制,德国也在逐渐谋求更高的政治地位,特别是施罗德当总理的时期,跟希拉克一起对美强硬,不过后来对美国态度又有所回暖。

尽管三国对美国态度有所区别,甚至哪怕是现在的英国也会偶尔跟美国有点小摩擦,但是整体来说,它们三国都不会跟美国走向敌对关系,强硬也只是相对而言。三国都是经济大国,跟美国贸易往来频繁,英法还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它们有很多政治诉求跟美国也是一致的。话说回来,它们跟美国如果真的搞对抗,也没有什么好处啊。国与国之间向来都是利益至上的,出力不讨好的事情相信没有哪个国家愿意去做。

如果说它们三个国家联合起来,那还真有资格跟美国叫叫板,不过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英国跟法德两国就聊不到一块去,脱欧这事都闹了许多年了。法德两国虽然有时候似乎关系很好,但历史上两国经常也是打得不可开交,自由散漫的法国人跟严谨的德国人也很难互相看顺眼,所以这三个国家要拧成一股绳,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三国实力加起来也只是能跟美国叫叫板而已,还没有达到可以抗衡的地步,何况三国也不可能联合起来,那就更没什么实力跟美国撕了。

所以英法德三国都会选择跟美国维持比较近的关系,要跟美国闹掰,他们既没有必要,也没有实力。

洛林到底属于法国还是德国?法国和德国为何在洛林起争端?

洛林现在属于法国,历史上法国和德国在这个地区多次爆发冲突战争,最后法国总算报仇,收回了洛林地区。

洛林是法国东北部地区旧名,为历史上的洛林公国所在地。接连德国。包括默兹省、孚日省、摩泽尔省和默尔特-摩泽尔省4省。

洛林一词来源于“洛泰尔一世”的法语称谓。今天的洛林(Lorraine)是公元10世纪上洛林公国的范围。上洛林自12世纪起习称“洛林’。1552年,法王亨利二世夺取了境内的梅斯(Metz)、图尔(Toul)和凡尔登(Verdun)三个主教区。

公元前8世纪,为高卢部落占据,1552年,法国人占领洛林公国的梅斯、凡尔登和图尔。30年战争中,法国在1633年占领洛林全境。1697年洛林转属神圣罗马帝国;1737年成为法国傀儡、原波兰国王斯坦尼斯拉夫一世·列辛斯基(1677~1766)的终身领地;1766年并入法国,1871年,普法战争后,洛林东部和阿尔萨斯法国割让给德国;1919年根据《凡尔赛和约》归还给法国;1940年又被希特勒德国侵占;1945年法国再次收回对洛林的主权;现划分为默兹、摩泽尔、默尔特-摩泽尔和孚日四省。

历史上洛林一直是法国和德国战争中争夺的地区,两国交替占有该地区,这一地区的居民今天可能属于德国,明天就成为法国人,他们的语言也是法语和德语,以及当地方言。

我们熟知法国作家都得的《最后一课》的历史背景,就出自当时德国占领时,推行文化同化政策,禁止讲法语,这部小说反映了洛林人对德国压迫和同化的愤怒。

(1918年12月8日报纸,洛林和梅斯重回法国)

如今法国和德国的历史恩怨成为过去,两国已经走向合作共赢的道路,重归和平,成为欧盟的领头马车。

2019年1月22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总理默克尔又签署法德合作条约,目标是“深化两国之间的合作”,也就是加强法德在各个政治领域的联系。该条约响应了戴高乐和德国总理康拉德·阿登纳于1963年1月22日签署的爱丽舍宫条约。

可见法国德国友好关系不断加强,是有益两国和欧洲,洛林归属问题已经不再可能成为争议和战争的***。

答者在法国生活居住近20年,谢谢关注@最法国,与您分享更多最新、最全有关法国的一切。

英国与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的关系紧密吗?为什么?

英国与德国、法国的关系并不密切。

历史上,英国外交上一直奉行“光荣孤立”和“***均势”政策。所谓的“光荣孤立”,就是尽量不与其他国家结盟,保持自身的行动自由,方便协调欧洲各国事物,以求最大化的谋求自身利益。

“***均势”也很好理解,英国位于大不列颠岛,有英吉利海峡做天然屏障。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这个国家没有其他欧洲国家有的边界安全问题。因此,对英国而言,最理想的状态

就是欧洲***国家保持一种均势,没有哪个国家特别强,这有利于英国保持相对优势。

理解了这两种政策,就知道英国和法国,德国的关系不可能有多密切或者亲密。在法国是欧洲内陆霸主的时候,英国会打压法国,不惜进行百年战争。当德国强大后,英国又结盟法国,联合对抗德国。

一直觉得,英国的脱欧,背后就有这种思想在作祟,孤立政策不仅存在于上层精英们,已经深入到老百姓的心中,成为一种信念了。

话说回来,丘吉尔有句名言,适用于任何国家。对国家而言,“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为什么英国与法国的关系不好?

英法两国长期不和,主要是国家利益和战略目标不同。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还无力与葡萄牙,西班牙展开争夺,只能进行海盗式的抢劫。进入17世纪。英国开始在北美和印度进行殖民扩张活动。17世纪中期以后,法国也在北美和印度展开殖民扩张活动,因此两国开始了激烈的争夺,双方断断续续打了100多年,在1756到1763年的七年战争中,英国彻底打败法国,在北美夺取了加拿大。在印度时,法国仅在沿海保留几个据点,英国成为最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成为世界海洋霸主。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同为资本主义国家的英法两国,国家利益和战略目标却发生尖锐的冲突。1793年春,英国组织了第一次反法同盟,纠集普鲁士,奥地利等封建国家与法国作战。在拿破仑战争期间,英国更是变本加厉的组织反法同盟,必欲置法国于***地而后快。1814年拿破仑失败后,波旁王朝在法国复辟,此后的几十年中,英国在欧洲***事务中,力图在法国,俄国,普鲁士,奥地利中间寻找平衡,防止某一国冒尖坐大。1848年欧洲发生了资产阶级民族***革命运动,俄国势力膨胀,于是英国联合法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大大削弱了俄国。

1870年爆发普法战争,法国战败。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此后英国在法国和德国之间寻求平衡,但英国与这两个国家的矛盾却是深刻的。19世纪80年代,为了争夺非洲殖民地,英法两国差一点打起来,19世纪90年代,英国强烈的感受到了德国的威胁,伴随着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法,俄为代表的协约国,与德奥为代表的同盟国之间展开决战。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失败而告结束。

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英法两国在处置战败国德国的问题上发生严重分歧,法国想彻底削弱德国,防止他东山再起,英国则从维持欧洲***势力均衡的传统政策出发,反对过分削弱德国,只主张削弱德国海军和殖民地。在一战后的安全问题上,英国也反对法国建立欧洲集体安全的努力,目的是防止法国坐大。二战中,法国战败投降,法国抵抗力量在戴高乐的领导下,以英国为基地,开展抵抗运动。1944年,诺曼底登陆战役取得胜利,法国解放。英国首相丘吉尔与戴高乐的矛盾激化,因为丘吉尔反对法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但最后戴高乐取得胜利。

二战后,英国在国际事务中逐渐成为美国的小伙伴,而法国则追求***自主的大国地位。法国和联邦德国积极推动欧洲的联合,促成了欧共体直到欧盟的成立,法国成为欧盟的政治发动机,德国成为欧盟的经济发动机。长期以来,英国对欧洲的联合持消极态度,因为他们忘不了大英帝国昔日的辉煌。1973年,英国加入欧共体,以后又是欧盟的重要成员,但拒绝使用欧盟统一货币欧元,而保留传统货币英镑。最近几年,英国一直想脱欧,但限于经济政治法律原因,一直没有结果。

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或采编自互联网公开内容,仅供网友交流旅游相关攻略等信息。若因此导致您的权利被侵害,或有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删帖处理,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注意:酒店景区门票的优惠价格与免票政策仅供参考,具体请咨询景区酒店政策!